《观物吟》是宋代理学家邵雍的一首五言哲理诗。此诗以极端简练的语言,通过对比“利”与“义”的辩证关系,深刻阐述了儒家义利观的核心思想。前两句以“利轻义重”与“利重义轻”的鲜明对比,揭示二者此消彼长的对立性;后四句进而推演结果:当“义”主导时(利不胜义),社会便趋向“至诚”的和谐状态;而当“利”主导时(义不胜利),则引发“忿争”与混乱。全诗逻辑严密,言简意赅,无一句景语情语,纯以理性思辨取胜,典型体现了邵雍作为理学家“以理入诗”的创作特点。
观物吟·利轻则义重
利轻则义重,利重则义轻。
利不能胜义,自然多至诚。
义不能胜利,自然多忿争。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观物吟》此诗创作于邵雍隐居洛阳时期(约11世纪中叶)。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逐利风气渐盛,邵雍作为理学家,力图重建儒家道德秩序。诗中“义利之辨”直接继承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与孟子“舍生取义”的思想,并融入其《皇极经世》的宇宙观——将道德秩序(义)视为宇宙自然法则(天理)的体现。“至诚”出自《中庸》,是儒家推崇的最高道德境界;“忿争”则暗指现实社会的矛盾冲突。全诗是邵雍对北宋社会现实的哲学反思,也是其“天人合一”理论在伦理领域的应用。
翻译注释
翻译
把名利财物看得轻的人自然把道义看得重, 把名利财物看得重的人自然把道义看得轻。
如果名利财物不能胜于道义, 自然是真诚多。
相反,如果道义不能胜过名利财物, 那么自然争斗就多。
注释
(1)至诚:最高的诚意。至,极。
(2)忿争:忿怒相争。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观雨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乾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观棋歌送儇师西游
长沙男子东林师,闲读艺经工弈棋。
有时凝思如入定,暗覆一局谁能知。
今年访予来小桂,方袍袖中贮新势。
山人无事秋日长,白昼懵懵眠匡床。
因君临局看斗智,不觉迟景沉西墙。
自从仙人遇樵子,直到开元王长史。
前身后身付余习,百变千化无穷已。
初疑磊落曙天星,次见搏击三秋兵。
雁行布陈众未晓,虎穴得子人皆惊。
行尽三湘不逢敌,终日饶人损机格。
自言台阁有知音,悠然远起西游心。
商山夏木阴寂寂,好处徘徊驻飞锡。
忽思争道画平沙,独笑无言心有适。
蔼蔼京城在九天,贵游豪士足华筵。
此时一行出人意,赌取声名不要钱。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动昏王室。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
粉壁为空天,丹青状江海。
游云不知归,日见白鸥在。
博平真人王志安,沈吟至此愿挂冠。
松溪石磴带秋色,愁客思归坐晓寒。
观猎
角鹰初下秋草稀,铁骢抛鞚去如飞。
少年猎得平原兔,马后横捎意气归。
观雪二首·其一
坐看深来尺许强,偏於薄暮发寒光。
半空舞倦居然嬾,一点风来特地忙。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
倩谁细橪成汤饼,换却人间烟火肠。
观猎
太守耀清威,乘闲弄晚晖。
江沙横猎骑,山火绕行围。
箭逐云鸿落,鹰随月兔飞。
不知白日暮,欢赏夜方归。
观棋
五老峰前,白鹤遗址。
长松荫庭,风日清美。
我时独游,不逢一士。
谁欤棋者,户外屦二。
不闻人声,时闻落子。
纹枰坐对,谁究此味。
空钩意钓,岂在鲂鲤。
小儿近道,剥啄信指。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优哉游哉,聊复尔耳。
观别者
青青杨柳陌,陌上别离人。
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
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
切切委兄弟,依依向四邻。
都门帐饮毕,从此谢亲宾。
挥涕逐前侣,含凄动征轮。
车徒望不见,时见起行尘。
吾亦辞家久,看之泪满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