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雨和杜韵》此诗是明代心学大家王守仁次韵杜甫诗作的一首秋夜感怀诗。首联以“疏雨暗柴门”“残荷泻石盆”勾勒秋雨萧瑟之景,暗喻心境之寂;颔联“万里沧江生白发”化用杜甫“白发沧江上”,叹漂泊年老,“几人灯火坐黄昏”则孤问无人共语,苍茫独绝;颈联写客途秋早、荒径菊存,既伤时亦自喻孤贞;尾联忆故园耕钓、蓑笛江村,透出归隐之思。全诗沉郁顿挫,得杜诗神髓,而“心物合一”之境尤见阳明哲学底色。
因雨和杜韵
晚堂疏雨暗柴门,忽入残荷泻石盆。
万里沧江生白发,几人灯火坐黄昏?
客途最觉秋先到,荒径惟怜菊尚存。
却忆故园耕钓处,短蓑长笛下江村。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傍晚堂对疏雨,外面是昏暗的柴门,阵雨掠过残荷,忽地像倾翻石盆。
漂泊江河茫茫万里,我都生了白发,世上有几人如此灯下对坐在黄昏?
奔波于客途最先感知秋天的到来,荒凉的道上只有可怜的野菊尚存。
想到那家乡中耕作和垂钓的地方,披短蓑带长笛,逍遥自在出入江村。
注释
(1)疏雨:稀疏的小雨。
(2)荒径:荒凉的小路。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九日拟游松风閤因雨不果
未到西山已足誇,孰知秋序变天涯。
雨声坐使人留楚,霜意犹悭菊作花。
眼底江湖添浩荡,酒边肝肺长槎枒。
登高能赋寻常事,千载居然属孟嘉。
同陈轶今暨儿侄辈游七星岩因雨先还
绝顶攀跻昔也曾,新开宝刹卧闲僧。
路迷峭壁乘风陟,宫隐琪林挟霭登。
七曜光浮清沼影,千峦飞动白云层。
无端暮雨催归急,欲尽探奇却未能。
因雨遣兴
细雨冥冥风顿凄,微沾沙路不成泥。
珠排檐网凝丝重,琼积荷盘压柄低。
青草岸头三月暮,黄梅叶外一山迷。
小塘水满鱼过堑,随浪流沟入古溪。
和夫子九日拟登吴山因雨不果原韵
重九宜晴雨声密,相望窗前秋瑟瑟。
未过小圃访黄花,恐负花期被花责。
芳辰寂寂遣情难,倦插茱萸感百端。
身世浮萍空碌碌,何如秦女早乘鸾。
怜予夙怀林下志,幼对溪山愿差遂。
年来四壁聊可栖,悠然三径有馀致。
潇潇风雨静中听,竹影松枝帘外青。
兴到岂知尘内事,烟云间泼墨无停。
萨仲明为丞相府掾时僦居京师名其轩曰半野后买宅延陵亦揭是名于轩因雨宿其下遂为赋诗云
何意开轩名半野,身存魏阙思江湖。
斜侵瓜圃通花药,稍傍薇垣近竹梧。
千里秋风催斫鲙,九霄晨露浥飞凫。
如今别买荒城宅,自扫风林候野夫。
隆福寺与诸友人夜谈因雨假宿三首·其三
春阴侵几杖,夜雨静琴觞。
虚院疏风入,回廊隐雾长。
坐淹高士榻,眠拟定禅床。
不染神俱爽,无言意已忘。
游麻衣洞将归,因雨复留,赠王颖叔兄弟
偶来遂连夜,将别复悠悠。
春雨应无限,归心自可留。
微风山叶动,孤烛草堂幽。
转眼又成故,还堪几载愁。
隆福寺与诸友人夜谈因雨假宿三首·其二
怜君避世者,习静碧云隈。
遂有何颙兴,翻为孺子来。
谭经玉尘落,倚瑟锦弦开。
夜深还说剑,急雨助悲哀。
隆福寺与诸友人夜谈因雨假宿三首·其一
扬子谈玄处,问奇策骑过。
浮烟荣苑树,骤雨长窗萝。
小隐情如此,大观道若何。
芳春䬃欲暮,莫自怨蹉跎。
元夕石门邀社饮因雨次韵
寺前双井汲铜瓶,自煮茶杯与客倾。
剩取山林閒岁月,从教云物变阴晴。
烟笼火树春如梦,月隐星桥雨满城。
笑折梅花对觞咏,不须檀板按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