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宋代〕王安石

君讳平,字秉之,姓许氏。余尝谱其世家,所谓今泰州海陵县主簿者也。君既与兄元相友爱称天下,而自少卓荦不羁,善辩说,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宝元时,朝廷开方略之选,以招天下异能之士,而陕西大帅范文正公、郑文肃公争以君所为书以荐,于是得召试,为太庙斋郎,已而选泰州海陵县主簿。贵人多荐君有大才,可试以事,不宜弃之州县。君亦常慨然自许,欲有所为。然终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噫!其可哀也已。

士固有离世异俗,独行其意,骂讥、笑侮、困辱而不悔,彼皆无众人之求而有所待于后世者也,其龃龉固宜。若夫智谋功名之士,窥时俯仰以赴势物之会,而辄不遇者,乃亦不可胜数。辩足以移万物,而穷于用说之时;谋足以夺三军,而辱于右武之国,此又何说哉!嗟乎!彼有所待而不遇者,其知之矣。

君年五十九,以嘉祐某年某月某甲子葬真州之扬子县甘露乡某所之原。夫人李氏。子男瓌,不仕;璋,真州司户参军;琦,太庙斋郎;琳,进士。女子五人,已嫁二人,进士周奉先、泰州泰兴县令陶舜元。

铭曰:有拔而起之,莫挤而止之。呜呼许君!而已于斯,谁或使之?

作品简介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墓志铭,这篇墓志铭主要是哀悼许平有才能而屈居下位的悲剧。第一段写许君有大才却终不得用的事实;第二段以离俗独行之士和趋势窥利之士的不遇,来衬托许君的不得志;第三段写许君的后事;第四段铭文只二十余字,概括许平一生遭遇,隐含强烈的悲愤。全文议论较多,情调慷慨悲凉。

创作背景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这是王安石为已经去世的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平所撰写的墓志铭,这篇文章当作于宋仁宗嘉祐年间(1056—1063)。

翻译注释

翻译

先生名平,字秉之,姓许。我曾经编过他的家谱。他就是家谱上所载的现任泰州海陵县主簿的人。许君既与他的哥哥许元以互相友爱而著称于天下,而且从少年时就超出一般人,他从不受约束,擅长辩论,与哥哥都因富有才智谋略而被当世的大人先生所器重。仁宗宝元年间,朝廷开设方略科,来招纳天下具有特异才能的人才,当时陕西大帅范文正公、郑文肃公争相写信推荐先生,因此,他被征召进京应试,结果被任命为太庙斋郎,不久被选派做泰州海陵县主簿。朝中的大臣多荐举先生有雄才大略,应该任用做重要的事以考验他,不应该把他放置在州、县做一般官吏。许君也曾经意气慷慨,自信自负,想有一番作为。但终究没能有一次显示自己才智的机会就死去了。唉!真令人哀伤啊。

读书人当中本来就有那种远离尘世、与世俗不合,一味按自己的意图行事的人,即使受到讽刺谩骂、嘲笑侮辱、穷苦愁困都不后悔,他们都没有一般人那种对名利的营求之心,而对后世有所期望,因此他们的失意、不合时宜也是应该的。至于那些富有机智谋略、追求功名利禄的读书人,企图利用时世的变化,去营求权势和物利,却往往不能得志的,也是难以数记的。然而,才辩足以改变一切事物,却在重用游说的时代困穷;智谋足以夺取三军的统帅,却在崇尚武力的国家遭受屈辱,这种情况又怎么解释呢?唉!那些对后世有所期待、遭受困厄却不后悔的人,大概知道其中的原因吧!

许君死时五十九岁,在仁宗嘉祐某年某月某日葬于真州扬子县甘露乡某地的原上。夫人姓李。长子名瓌,没有做官;次子名璋,任真州司户参军;三子名琦,任太庙斋郎;四子名琳,中了进士。五个女儿,已经出嫁的两个,一个嫁于进士周奉先,一个嫁于泰州泰兴县令陶舜元。

墓碑上的铭文是:有人提拔而任用他,没有谁排挤而阻碍他。唉!许君却死于小小的海陵县主簿的官位上,是什么人造成他如此命运呢?

注释

(1)海陵:州名,今江苏省泰州市。

(2)谱:为……做家谱,编列。

(3)卓荦不羁:形容卓越超群,不甘受拘束。

(4)器:器重,重视。

(5)宝元:宋仁宗年号(1038—1040)。

(6)方略:指治国用兵的方法与谋略。

(7)以:来。

(8)范文正公:即北宋名臣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

(9)郑文肃公:即郑戬,字天休,苏州吴县人。

(10)太庙:天子的祖庙。

(11)斋郎:办理祭祀事务的小吏。

(12)贵人:指在朝廷中有一定地位的显贵之人。

(13)困辱:陷于困窘和被侮辱之中。

(14)龃龉:这里指政治意见不合,互相抵触。

(15)辄:总是,还。

(16)右武:崇尚武道。

(17)不仕:不出来做官。

(18)起:使……起。

(19)使之:使,造成,促使。之,他。

全文拼音版

tàizhōuhǎilíngxiànzhǔ簿jūnzhìmíng
jūnhuìpíngbǐngzhīxìngshìchángshìjiāsuǒwèijīntàizhōuhǎilíngxiànzhǔ簿zhějūnxiōngyuánxiāngyǒuàichēngtiānxiàérshǎozhuōluòshànbiànshuōxiōngzhìlüèwèidāngshìrénsuǒbǎoyuánshícháotíngkāifānglüèzhīxuǎnzhāotiānxiànéngzhīshìérshǎn西shuàifànwénzhènggōngzhèngwéngōngzhēngjūnsuǒwèishūjiànshìzhàoshìwèitàimiàozhāilángérxuǎntàizhōuhǎilíngxiànzhǔ簿guìrénduōjiànjūnyǒucáishìshìzhīzhōuxiànjūnchángkǎirányǒusuǒwèiránzhōngyòngzhìnéngāi
shìyǒushìxíngxiàokùnérhuǐjiēzhòngrénzhīqiúéryǒusuǒdàihòushìzhěruòzhìmóugōngmíngzhīshìkuīshíyǎngshìzhīhuìérzhézhěnǎishèngshùbiànwànérqióngyòngshuōzhīshímóuduósānjūnéryòuzhīguóyòushuōzāijiēyǒusuǒdàiérzhězhīzhī
jūnniánshíjiǔjiāyòumǒuniánmǒuyuèmǒujiǎzizàngzhēnzhōuzhīyángzixiàngānxiāngmǒusuǒzhīyuánrénshìzinánguīshìzhāngzhēnzhōucānjūntàimiàozhāilánglínjìnshìzirénjiàèrrénjìnshìzhōufèngxiāntàizhōutàixìngxiànlìngtáoshùnyuán
míngyuēyǒuérzhīérzhǐzhījūnérshuíhuò使shǐzhī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江西临川人。他主持“熙宁变法”,推行青苗法、募役法等新政,力图富国强兵,虽争议巨大却影响深远。文学成就斐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文峭拔简劲,政论犀利,代表作《元日》《泊船瓜洲》等传诵千古。晚年退居江宁(今南京),潜心著述。谥号“文”,世称王文公,其改革精神与文学造诣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关推荐

行香子·三山作

〔宋代〕辛弃疾

好雨当春,要趁归耕。况而今、已是清明。小窗坐地,侧听檐声。恨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

花絮飘零。莺燕丁宁。怕妨侬、湖上闲行。天心肯後,费甚心情。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

桃源行

〔宋代〕王安石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聪明累

〔清代〕曹雪芹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三良诗

〔两汉〕曹植

功名不可为,忠义我所安。

秦穆先下世,三臣皆自残。

生时等荣乐,既没同忧患。

谁言捐躯易,杀身诚独难。

揽涕登君墓,临穴仰天叹。

长夜何冥冥!一往不复还。

黄鸟为悲鸣,哀哉伤肺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