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
十一月里,边塞城池笼罩在一片缥缈的雨雪之中。
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胡人的主帅号令严明,军队、马匹矫健,装备精良。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这些胡人没有穷尽的时候,征伐战争何时才能罢休,战士们何时才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
注释
(1)霏霏:形容雨雪细密。
(2)元戎:古代的大型战车,也指主帅。这里指胡人主帅。
(3)羌:古族名,部落分散,以游牧为主,主要分布在今甘肃、青海、四川等地。
(4)胡:古代对西方和北方各族的泛称。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
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
十一月里,边塞城池笼罩在一片缥缈的雨雪之中。
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胡人的主帅号令严明,军队、马匹矫健,装备精良。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这些胡人没有穷尽的时候,征伐战争何时才能罢休,战士们何时才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
(1)霏霏:形容雨雪细密。
(2)元戎:古代的大型战车,也指主帅。这里指胡人主帅。
(3)羌:古族名,部落分散,以游牧为主,主要分布在今甘肃、青海、四川等地。
(4)胡:古代对西方和北方各族的泛称。
《蓟门行五首》是唐代诗人高适在第一次出塞游历蓟北之时创作的组诗作品。第三首写胡兵法纪严明、装备精良,唐军征战无期。在这一首诗中,诗人坦言敌人的强大,颇具军事家的胸怀和才干,进而叹息,边境何日得宁,战士何日得归。在古代,中原地区统治者常以天朝上国自居,轻视周边少数民族,而诗中,诗人极有远见卓识地看到胡人的力量其实十分强大,有时甚至明显优于汉族军队。后来的元灭宋、清灭明,即印证了诗人的观点。诗人当时只是看到胡兵强于守军,因此边境堪忧,并未能见识到胡兵竟能践踏整个中原。但诗人不囿于成见,而能面对实际,正视问题,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提出问题,从这一点上,这是诗的价值可以说远远超出其作为一篇文学作品在文艺上的价值。
这组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前后高适第一次出塞游历蓟北之时。从“边城十一月”和“纷纷猎秋草”可知,五诗非一时所作,大约是对某年秋冬所见边塞情景的高度概括。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
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
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
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
戍卒厌糟糠,降胡饱衣食。
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
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轩辕台】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
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
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燕昭王】
南登碣石阪,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乐生】
王道已沦昧,战国竞贪兵。
乐生何感激,仗义下齐城。
雄图竟中夭,遗叹寄阿衡。
【燕太子】
秦王日无道,太子怨亦深。
一闻田光义,匕首赠千金。
其事虽不立,千载为伤心。
【田光先生】
自古皆有死,徇义良独稀。
奈何燕太子,尚使田生疑。
伏剑诚已矣,感我涕沾衣。
【邹衍】
大运沦三代,天人罕有窥。
邹子何寥廓,漫说九瀛垂。
兴亡已千载,今也则无推。
【郭隗】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
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
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
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