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州九日

〔明代〕赵时春

秋声咽塞笳,边气肃霜华。

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

苍蒹仍碧水,绿酒对黄花。

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

作品简介

《原州九日》此诗是明代诗人赵时春的边塞重阳抒怀之作。首联以"咽塞笳""肃霜华"的边关意象开篇,中二联写登高所见苍茫山水与绿酒黄花的节日场景,尾联借"鸿鹄""落霞"抒发壮志难酬之慨。全诗将边塞的肃杀与重阳的温情并置,在"绿酒黄花"的传统意象中注入"长空落霞"的雄浑气韵,展现了明代边塞诗特有的刚健风骨。

创作背景

赵时春为嘉靖年间"嘉靖八才子"之一,曾任陕西巡抚。《原州九日》此诗当作于其巡视西北边陲时(约1540年代)。明代北方蒙古诸部屡犯边境,诗中"塞笳""边气"即反映此背景。"鸿鹄"意象暗喻诗人经世济民的抱负,而"空落霞"的苍茫结语,则透露出对朝廷边防政策的忧虑,堪称明代文人边塞诗的代表作。

翻译注释

翻译

萧瑟的秋风中,边塞的胡笳声如哽咽般低沉,凛冽的寒气凝结成肃杀的秋霜。

在这九日重阳登高远眺,连绵的群山在视野尽头延伸向远方。

青灰色的芦苇依然傍着碧水生长,手捧绿酒,独对这战场上的野菊黄花。

那胸怀壮志的鸿鹄该飞往何处?唯见辽阔长空中,铺展着寂寥的落日霞光。

注释

(1)原州:明代边防要塞,今宁夏固原一带。

(2)咽塞笳:边塞胡笳声如呜咽,暗指战事紧张。

(3)望赊:望得极远,赊有"长、远"之意

(4)苍蒹:青灰色的芦苇,边塞常见植物。

(5)绿酒:古代酒液多呈绿色,如杜甫"灯前细雨檐花落,绿酒初尝人易醉"。

(6)鸿鹄:典出《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喻指抱负远大的志士。

全文拼音版

yuánzhōujiǔ
qiūshēngyànsāijiābiānshuānghuá
jiǔdēnggāochùqúnshānwàngshē
cāngjiānréngshuǐ绿jiǔduìhuánghuā
鸿hóngguīchùzhǎngtiānkōngluòxiá

相关推荐

安定城楼

〔唐代〕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鹅湖寺和陆子寿

〔宋代〕朱熹

德义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

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

摘得新·摘得新

〔唐代〕皇甫松

摘得新,枝枝叶叶春。管弦兼美酒,最关人。平生都得几十度,展香茵。

酌一卮,须教玉笛吹。锦筵红蜡烛,莫来迟。繁红一夜经风雨,是空枝。

商山富水驿

〔唐代〕杜牧

益戆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

当时物议朱云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

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水调歌头·富贵有馀乐

〔宋代〕朱熹

富贵有馀乐,贫贱不堪忧。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

鸱夷子,成霸业,有馀谋。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海州道中二首·其一

〔宋代〕张耒

孤舟夜行秋水广,秋风满帆不摇浆。

荒田寂寂无人声,水边跳鱼翻水响。

河边守罾茅作屋,罾头月明人夜宿。

船中客觉天未明,谁家鞭牛登陇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