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芒客舍》是魏晋时期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刘伶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也是其唯一传于世的两篇作品之一(另一篇为《酒德颂》)。该诗是一篇触景生情的即兴之作,通过对寒夜、荒鸡、蚊蚋、枯叶、萧林等寒秋萧索景物以及陈醴、巴歈、缊被的描写,抒写了作者远行客居中的困顿心境以及思乡之情。
《北芒客舍》全诗前半写景,景中含情;后半抒情,情因景发,可谓层次清晰,裁剪恰当。
泱漭望舒隐,黮黤玄夜阴。
寒鸡思天曙,振翅吹长音。
蚊蚋归丰草,枯叶散萧林。
陈醴发悴颜,巴歈畅真心。
缊被终不晓,斯叹信难任。
何以除斯叹,付之与瑟琴。
长笛响中夕,闻此消胸襟。
《北芒客舍》是魏晋时期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刘伶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也是其唯一传于世的两篇作品之一(另一篇为《酒德颂》)。该诗是一篇触景生情的即兴之作,通过对寒夜、荒鸡、蚊蚋、枯叶、萧林等寒秋萧索景物以及陈醴、巴歈、缊被的描写,抒写了作者远行客居中的困顿心境以及思乡之情。
《北芒客舍》全诗前半写景,景中含情;后半抒情,情因景发,可谓层次清晰,裁剪恰当。
从诗题和诗中所流露的情调来看,是刘伶在洛阳对策、以无用被罢后,心情抑郁,旅经北芒山,借宿在某客舍时所作,《北芒客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月亮被云层遮住昏暗不明,漆黑夜晚黝黑阴森。
半夜时分啼叫的鸡以为天将亮,煽动翅膀发出长长的鸡啼声。
蚊虫聚集在茂密草丛中,枯叶散落在寂静冷落的树林。
喝下陈年的甜酒让憔悴的面容泛起红晕,心中畅怀高歌巴渝。
在乱麻做的被子中迟迟等不到天亮,悲叹实在让人难以承受。
如何才能排遣心中满腹的愁怀,唯有抚琴弹瑟,一抒衷肠。
在半夜吹奏起长笛,听到此乐音让自己心情渐渐的平复。
(1)泱漭:不明的样子。
(2)望舒:神话传说中为月亮驾车的神,后常代指月亮。
(3)黮黤:昏暗的样子。
(4)玄夜:黑夜。
(5)寒鸡:指在半夜时分不按一定时间啼叫的荒鸡。
(6)吹:这里指鸣叫。垂长音,拉长声音啼鸣。
(7)蚋:一种似蚊的昆虫,头小,色黑,吸人畜血液。
(8)丰草:丰茂的草。
(9)散:飘散。
(10)萧林:清静冷落的树林。树叶落后是秋冬之季,树林更少生气,故称“萧林”。
(11)陈醴:陈酒。醴:甜酒。
(12)发:发动,焕发。
(13)悴颜:憔悴的面容。
(14)巴歈:亦作巴渝,歌舞名,《晋书·乐志》记载为“巴渝舞"。
(15)缊被:用乱麻做成的被子。
(16)不晓:到不了早晨。因“缊被”不暖,难过寒夜,故说“缊被终不晓”。
(17)斯叹:此叹,指“缊被终不晓”之叹。
(18)信:确实,的确。
(19)任:担当,承受。
(20)斯叹:代指胸中满腹的愁怀。
(21)瑟琴:两种乐器,同时演奏,其音谐和,每以此比喻事物之和于心。
(22)长笛:长笛,乐器名,汉武帝时丘仲因羌之制截竹为之,名羌笛。本为四孔,后加一孔,以备五音,谓之长笛。
(23)中夕:半夜。
(24)消:消除。
(25)胸襟:胸,指胸中;襟,指衣襟。襟当胸,故说胸而并及襟。胸襟,引申为指某种心情,志趣或抱负。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起犯春霜一径寒,清游乘兴约吟鞍。
眼中最恨友朋少,尘外频闻山水宽。
溪落旧痕枯野埠,树浮空翠湿危栏。
岩头几处县冰白,已作群羊化石看。
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
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
冰霜历尽心不移,况复阳和景渐宜。
闲花野草尚葳蕤,风吹柏枝将何为?
北风吹,能几时?
孤城铁瓮四山围,绝顶高秋坐落晖。
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万里猿啼断,孤村客暂依。
雁过彭蠡暮,人向宛陵稀。
旧路青山在,余生白首归。
渐知行近北,不见鹧鸪飞。
晚来山北景,图画亦应非。
村路飘黄叶,人家湿翠微。
樵当云外见,僧向水边归。
一曲谁横笛,蒹葭白鸟飞。
旧知山里绝氛埃,登高日暮心悠哉。
子平一去何时返,仲叔长游遂不来。
幽兰独夜清琴曲,桂树凌云浊酒杯。
槁项同枯木,丹心等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