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关断音信》一首写诗人远在异国怀念故国故君的思想感情。此诗塑造了一个为乡国离恨折磨而消瘦憔悴、悲痛欲绝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栩栩如生。感情强烈激楚而又悲回婉转,风格苍凉老成而又清新绮丽。前二句点出了自己稽留北朝,而故国的音信、使节均已断绝,流露出思念之情。三四句写作者听到的皆是胡地悲哀凄凉的音乐,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更不仅落泪断肠。五六句写作者离别了祖国,非常悲伤,听到胡笳而落泪,闻羌笛而断肠,自己原本纤瘦的腰,更加消瘦如束素,伤别的眼睛,因流涕而损伤。七八句说自己离恨之心终不能尽,以至于很快就衰老了。以上四句,作者表明上是写满怀离恨的闺中思妇,而实际上是以此来自喻。末二句言虽抱希望实际是无聊的空想。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七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
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
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
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拟咏怀二十七首》创作于庾信入北朝仕周之后,主要表现的是“乡关之思”,是庾信后期的代表作。
翻译注释
翻译
榆关断绝了音信,汉朝的使者再也不会经过这里。
一听到胡笳、羌笛等异域音乐,就好像听到了落泪曲和断肠歌。
因思念故国故君,纤细的腰身已消减得好像一束素绢;因永远别离,悲痛的泪水长流,以致哭坏了眼睛。
由于内心离恨不止,悲伤过度,以致青春红颜很快就衰老了。
我想要南归故国的愿望就像用枯木填平大海,被河水隔断的华、岳两山重合为一那样不能实现。
注释
(1)榆关:犹“榆塞”。古时于边塞植榆树,故称榆塞。这里泛指边地关塞。
(2)胡笳:西北少数民族所用的乐器。
(3)羌笛:西北少数民族所用的乐器。
(4)纤腰减束素:这句说腰围因悲伤而消瘦。纤:细。束素:系在腰上的白绢。
(5)别泪损横波:这句说思念故国,悲伤流泪,以致哭坏眼睛。横波:指眼睛。目光清亮,左右转视,如水波之横流。
(6)青山望断河:希望青山崩塌,塞断河流。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庾信的诗
相关推荐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四
楚材称晋用,秦臣即赵冠。
离宫延子产,羁旅接陈完。
寓卫非所寓,安齐独未安。
雪泣悲去鲁,凄然忆相韩。
唯彼穷途恸,知余行路难。
拟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赠我漆鸣琴。
木有相思文,弦有别离音。
终身执此调,岁寒不改心。
愿作阳春曲,宫商长相寻。
拟小山篇
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
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拟明月何皎皎诗
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
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
游宦会无成,离思难常守。
拟行路难·其二
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
千斵复万镂,上刻秦女携手仙。
承君清夜之欢娱,列置帐里明烛前。
外发龙鳞之丹彩,内含麝芬之紫烟。
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
拟行路难·其十六
君不见冰上霜,表里阴且寒。
虽蒙朝日照,信得几时安。
民生故如此,谁令摧折强相看。
年去年来自如削,白发零落不胜冠。
拟行路难·其十一
君不见枯箨走阶庭,何时复青着故茎。
君不见亡灵蒙享祀,何时倾杯竭壶罂。
君当见此起忧思,宁及得与时人争。
人生倐忽如绝电,华年盛德几时见。
但令纵意存高尚,旨酒嘉肴相胥燕。
持此从朝竟夕暮,差得亡忧消愁怖。
胡为惆怅不得已,难尽此曲令君忤。
拟行路难·其十二
今年阳初花满林,明年冬末雪盈岑。
推移代谢纷交转,我君边戍独稽沉。
执袂分别已三载,迩来寂淹无分音。
朝悲惨惨遂成滴,暮思遶遶最伤心。
膏沐芳余久不御,蓬首乱鬖不设簪。
徒飞轻埃舞空帷,粉筐黛器靡复遗。
自生留世苦不幸,心中惕惕恒怀悲。
拟行路难·其九
锉蘖染黄丝,黄丝历乱不可治。
昔我与君始相值,尔时自谓可君意。
结带与我言,死生好恶不相置。
今日见我颜色衰,意中索寞与先异。
还君金钗玳瑁簪,不忍见之益愁思。
拟古九首·其九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