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忆故人·暮春》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上片描绘出了词人梦醒后在友人家看到的景象,下片写词人和友人春游中的所见情景,进而回答上片提出的问题。全词借用神话故事,以象征的笔法与写实结合,借景喻意,文字虽然含蓄,但表达了词人对官场、功名现实残酷的不满。
桃源忆故人·暮春
华胥梦断人何处,听得莺啼红树。几点蔷薇香雨,寂寞闲庭户。
暖风不解留花住,片片着人无数。楼上望春归去,芳草迷归路。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暮春,苏轼在常润道中。该词是苏轼回忆起同友人陈襄,在寒食节出游西湖的情景所作。
翻译注释
翻译
如同华胥一样理想的安乐和平之梦做完了,人在何地?只听得黄莺啼于红树。蔷薇露珠如香雨般滴下,寂寞地进入了闲空的庭院。
温暖的春风不懂得留住花,却将它一片片地吹落到人们身上。楼上人远看着春天快要过去,满地长长的芳草迷了人眼看不见归路。
注释
(1)华胥:《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弈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黄帝既痞,怡然自得。”后用以指理想的安乐和平之境,也作梦境的代称。
(2)红树:盛开红花之树。唐时对黄莺有“红树歌童”的美称。
(3)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清孙枝蔚《扬州竹枝歌》:带露蔷薇入夜香,屏开孔雀喜灯光。
(4)解:懂得。
(5)着: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桃源忆故人·中原当日三川震
中原当日三川震,关辅回头煨烬。泪尽两河征镇,日望中兴运。
秋风霜满青青鬓,老却新丰英俊。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
桃源忆故人·不知春色归何处
不知春色归何处。但见茂林芳树。庭巷落花如雨。斗乱穿窗户。
晚行溪上东风住。荷点青钱无数。蛱蝶飞来还去。错认花间路。
桃源忆故人·双鸳蹙月天津近
双鸳蹙月天津近,归后嫩情常剩。灯市一年愁凝,心共梅花冷。
网尘洞户春沈静,衰尽冶游情性。羞见素娥娇影,明似愁鸾镜。
桃源忆故人·拍堤芳草随人去
拍堤芳草随人去。洞口山无重数。剪朝露成树。争晚渔翁住。
今人忍听秦人语。只有花无今古。欲饮仙家寿醑。记取桥边路。
桃源忆故人·闺怨
一轮皎皎清如水。慵把朱颜妄拟。斜挂柳梢何意。想照征人矣。
梦魂昨夜纱窗里。记得吴头楚尾。纵有绸缪双鲤。更胜青梅味。
桃源忆故人·赠李四官
闲思今古回头底。是非功成名遂。往往事无如意。猛悟寻归计。
超然拂袖无家累。物外行功积累。博得圣贤欢喜。蓬岛安排你。
桃源忆故人·碧纱影弄东风晓
碧纱影弄东风晓。一夜海棠开了。枝上数声啼鸟。妆点愁多少。
妒云恨雨腰支袅。眉黛不忺重扫。薄幸不来春老。羞带宜男草。
桃源忆故人·有约
故人家住桃源径。一水盈盈秋静。
有约不来魂凝。孤枕屏山映。
渔郎自恨仙缘竟。风扫落花无定。
何日刀环期订。天上飞明镜。
桃源忆故人·秋闺
采薪又值愁相间。添得秋声无限。忙检水田衣典。
好买参苓散。临池学步将怀遣。任日慵拈针线。
冷落芙蓉一片。镜里容颜换。
桃源忆故人·感怀
夜来辛苦风和雨。零落繁华如许。破碎金瓯谁补。
愁肠忘天曙。当时折赠芳馨处。有梦也留难住。
有泪也挥难去。扯与屠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