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阳春登荆山行

〔南北朝〕鲍照

旦登荆山头,崎岖道难游。

早行犯霜露,苔滑不可留。

极眺入云表,穷目尽帝州。

方都列万室,层城带高楼。

奕奕朱轩驰,纷纷缟衣流。

日氛映山浦,暄雾逐风收。

花木乱平原,桑柘盈平畴。

攀条弄紫茎,藉露折芳柔。

遇物虽成趣,念者不解忧。

且共倾春酒,长歌登山丘。

作品简介

《代阳春登荆山行》是南北朝诗人鲍照的作品之一。这是一首拟乐府诗,也是一首出色的山水诗,以美丽的山水风景,反衬诗人不得志的无可奈何的凄苦之情。

创作背景

《代阳春登荆山行》此诗为鲍照随临海王荆州刺史刘子项在荆州时所作,时当孝武帝大明七年(463)左右。刘宋时代山水诗兴起,谢灵运是其中佼佼者。这年春天,他登览荆山,作此诗。

翻译注释

翻译

早晨,我去攀登那高高的荆山,山路崎岖又艰难。

叶上的霜露打湿了我的衣裳,腻滑的青苔,使人觉得难走难站。

终于登上山顶,犹如置身云端,极目眺望神州,一片繁华的世界映入眼帘:

高大的方城内,千家万户,星罗棋布,层层的城上,有高楼参差相连。

一辆辆红色的马车,奔驰在大路上,一群群白衣男子,漫步在街巷之间。

明媚的阳光,普照着青山绿水,和煦的微风,把温暖的春雾吹散。

一片片花草树木,把平原装饰得绚丽多彩,一簇簇桑林柘丛,在田野上连绵不断。

攀下树枝,摆弄一番初生的紫茎,冒着露水,折一根柔嫩的花枝把玩。

眼前的景物,虽然很有趣味,心事重重的我,却是忧思难解,落寞寡欢。

姑且抛开所有的烦恼吧——让我们共饮一杯浓浓的春酒,一路浩歌上荆山。

注释

(1)崎岖:山路高低不平。

(2)犯:冒着。

(3)不可留:站不住脚。

(4)极眺:与下句的“穷目”同义,都是尽力眺望的意思。

(5)帝州:君王的州县,指荆州城。

(6)奕奕:高大的样子。

(7)缟衣:白色男服。

(8)日氛:日气。

(9)暄:温暖。

(10)乱:杂混。

(11)柘:一种常绿灌木。

(12)畴:已耕作的田地。

(13)柔:形容花枝柔软而有弹性。

(14)倾:斟,倒。

全文拼音版

dàiyángchūndēngjīngshānxíng
dàndēngjīngshāntóudàonányóu
zǎoxíngfànshuāngtáihuáliú
tiàoyúnbiǎoqióngjǐnzhōu
fāngdōulièwànshìcéngchéngdàigāolóu
zhūxuānchífēnfēngǎoliú
fēnyìngshānxuānzhúfēngshōu
huāluànpíngyuánsāngzhèyíngpíngchóu
pāntiáonòngjīngzhéfāngróu
suīchéngniànzhějiěyōu
qiěgòngqīngchūnjiǔzhǎngdēngshānqiū

作者介绍

鲍照(414—466),字明远,南朝宋诗人,与谢灵运、颜延之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以乐府见长,风格雄健奔放,《拟行路难》开创七言歌行新风。代表作《芜城赋》以骈文写兴亡之叹,被誉为六朝名篇。因任临海王参军,世称“鲍参军”。后因卷入政治斗争,死于乱军之中。鲍照诗风雄健奇崛,对后世李白、杜甫等影响深远,是南朝文学史上极具个性的重要作家。

鲍照的诗

相关推荐

代白头吟

〔南北朝〕鲍照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何惭宿昔意,猜恨坐相仍。

人情贱恩旧,世义逐衰兴。

毫发一为瑕,丘山不可胜。

食苗实硕鼠,点白信苍蝇。

凫鹄远成美,薪刍前见凌。

申黜褒女进,班去赵姬升。

周王日沦惑,汉帝益嗟称。

心赏犹难恃,貌恭岂易凭。

古来共如此,非君独抚膺。

代别情人

〔唐代〕李白

清水本不动,桃花发岸傍。

桃花弄水色,波荡摇春光。

我悦子容艳,子倾我文章。

风吹绿琴去,曲度紫鸳鸯。

昔作一水鱼,今成两枝鸟。

哀哀长鸡鸣,夜夜达五晓。

起折相思树,归赠知寸心。

覆水不可收,行云难重寻。

天涯有度鸟,莫绝瑶华音。

代东武吟

〔南北朝〕鲍照

主人且勿喧,贱子歌一言。

仆本寒乡士,出身蒙汉恩。

始随张校尉,召募到河源。

后逐李轻车,追虏出塞垣。

密途亘万里,宁岁犹七奔。

肌力尽鞍甲,心思历凉温。

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复论。

少壮辞家去,穷老还入门。

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

昔如鞲上鹰,今似槛中猿。

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

弃席思君幄,疲马恋君轩。

愿垂晋主惠,不愧田子魂。

代赠田文初

〔宋代〕欧阳修

感君一顾重千金,赠君白璧为妾心。

舟中绣被薰香夜,春雪江头三尺深。

西陵长官头已白,憔悴穷愁愧相识。

手持玉斝唱阳春,江上梅花落如积。

津亭送别君未悲,梦阑酒解始相思。

须知巫峡闻猿处,不似荆江夜雪时。

代北州老翁答

〔唐代〕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士。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臣,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代悲白头翁

〔唐代〕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代东门行

〔南北朝〕鲍照

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

离声断客情,宾御皆涕零。

涕零心断绝,将去复还诀。

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

遥遥征驾远,杳杳白日晚。

居人掩闺卧,行子夜中饭。

野风吹草木,行子心肠断。

食梅常苦酸,衣葛常苦寒。

丝竹徒满座,忧人不解颜。

长歌欲自慰,弥起长恨端。

代秋情

〔唐代〕李白

几日相别离,门前生穞葵。

寒蝉聒梧桐,日夕长鸣悲。

白露湿萤火,清霜凌兔丝。

空掩紫罗袂,长啼无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