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露筋祠》是清代诗人王士祯的一首七言绝句,为"神韵派"诗歌的代表作。此诗以露筋祠传说为背景,通过"翠羽明珰"的祠庙装饰、"湖云祠树"的朦胧景致、"月初堕"的静谧时空、"野风白莲"的高洁意象,构建出空灵超逸的意境。全诗避实就虚,对贞女故事不着一字议论,而借环境烘托与瞬间捕捉(风开白莲的刹那),实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审美效果,典型体现了王士祯倡导的"神韵说"诗学理念。
再过露筋祠
翠羽明珰尚俨然,湖云祠树碧如烟。
行人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再过露筋祠》此诗作于康熙三年(1664年)王士祯任扬州推官期间。露筋祠位于高邮,相传有女子宁被蚊虫叮咬露筋而死,也不肯借宿陌生人家,被后世奉为贞节象征。王士祯途经此地时,摒弃传统咏史诗的教化套路,转而捕捉黄昏时分的瞬间美感——白莲在野风中倏然绽放的景象,既暗合贞女"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又赋予传说新的诗意解读。这种写法与其《真州绝句》"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同属神韵诗典范。
翻译注释
翻译
庙内小姑塑像头饰翠羽耳饰明珰真是逼真美丽,高邮湖上的云霞笼罩着露筋祠前的树木一片碧绿如烟。
行人泊船正是明月刚刚落下,门外野风吹拂一片白莲盛开。
注释
(1)露筋祠:王象之《舆地纪胜》载:“露筋庙去高邮(在江苏)三十里。旧传有女子夜过此,天阴蚊盛,有耕夫田舍在焉,其嫂止宿,姑曰:‘吾宁死不肯失节。’遂以蚊死,其筋见焉。”
(2)翠羽:翡翠的羽毛,也作“翠翘”;这里指妇女首饰。
(3)明珰:妇女戴在耳垂上的装饰品。以上二者都指庙内小姑塑像而言,也可理解为想象中女神的美好形象。
(4)俨然:庄严的样子;也可解释成很像是真的。
(5)湖:指高邮湖,在庙旁。
(6)烟:雾霭。
(7)系缆:泊船。
(8)白莲:白色的莲花。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王士祯的诗
相关推荐
再用旧韵寄孔毅甫
鉴中之发蒲柳望秋衰,眼中之人风雨俱星散。
往者托体同青山,健者漂零不相见。
庾公楼上有诗人,平生落笔泻河汉。
置驿勤来索我诗,自说中郎识元叹。
我方冻坐酒官曹,为公然薪炙冰砚。
不解穷愁著一书,岂有文章名九县。
奴星结柳送文穷,退倚北窗睡松风。
太阿耿耿截归鸿,夜思龙泉号匣中。
斗柄垂天霜雨空,独雁叫群云万重。
何时握手香炉峰,下看寒泉濯卧龙。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干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再上湘江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
再次韵呈明略并寄无咎
夏云凉生土囊口,周鼎汤盘见科斗。
清风古气满眼前,乃是户曹报章还。
只今书生无此语,已在贞元元和间。
一夫鄂鄂独无望,千夫唯唯皆论赏。
野人泣血漫相明,和氏之璧无连城。
参军拄笏看云气,此中安知枯与荣。
我梦浮天波万里,扁舟去作鸱夷子。
两士风流对酒樽,四无人声鸟语喜。
梦回扰扰仍世间,心如伤弓怯虚弹。
不堪市井逐乾没,且愿朋旧相追攀。
寄声小掾笃行李,落日东面空云山。
再经胡城县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再游西郊渡
水曲一追游,游人重怀恋。
婵娟昨夜月,还向波中见。
惊禽栖不定,流芳寒未遍。
携手更何时,伫看花似霰。
再过金陵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再赋简养正
南北梅枝噤雪寒,玉梨皴雨泪阑干。
一年春色摧残尽,更觅姚黄魏紫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