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富阳道中》是北宋词人毛滂创作的一首词,这是词人晚年东归经过富阳时所作,意在追思旧情。上片写词人曾在此地与妻子分离,而今山水依旧,人事已非,已是人生暮年,无法承受那么多的悲愁。下片写东风无法挽留,檐前滴了一夜的雨,桃花、杏花也慢慢凋零、飘落,揭示的是怨春却又惜春的复杂感情,寄寓了浓郁的身世之感。全词以回忆往昔开始,然后转回现实,又由现实指向未来,淡淡写来,处处见景见情,语有尽而意不尽,意有尽而情不尽。
菩萨蛮·富阳道中
春潮曾送离魂去,春山曾见伤离处。老去不堪愁,凭阑看水流。
东风留不住,一夜檐前雨。明日觅春痕,红疏桃杏村。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据周少雄《毛滂简谱》考证,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毛滂在杭州法曹的任期届满,正欲进京选注。此时妻子赵英染病愈重,寄养在富阳僧舍。毛滂含泪与妻子分离,不料这一别竟成了永别。据胡可先《毛滂年谱》考证,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春,毛滂罢知秀州,东归衢州。此时毛滂已近六十岁,再次踏上富阳道,情不能自已,写下了这首词。周旭《毛滂年谱新编》则认为此词作于政和元年(1111)春,此时毛滂已是五十岁的老人,重游富阳旧地,怀念亡妻赵英而写了《菩萨蛮·富阳道中》这首词。
翻译注释
翻译
我当年顺着春潮离开妻子远行,春山见证了我们执手泪流,伤心离别。当我重回富阳,年事已高,经不起再次回味年轻时的离恨,只好身倚栏杆看着这东去的流水。
时光稍纵即逝,东风也留不住,屋檐外下了一夜的雨。明日我再仔细寻觅春天来过的痕迹,只见村里的桃花、杏花在雨后都变得稀疏。
注释
(1)菩萨蛮:词牌名,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2)富阳:县名,宋时属杭州府,今属浙江。
(3)春潮:指富春江(钱塘江上游)的潮水。
(4)离魂:离别的伤魂。唐陈玄祐有《离魂记》载张倩娘与王宙相思至深,以魂魄离体,随王宙远游他乡五年。归日,与室中人“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
(5)伤离:为离别而感伤。
(6)老去不堪愁:杜甫《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亲友》:“途穷那免哭,身老不禁愁。”
(7)凭阑看水流: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凭阑,身倚栏杆。
(8)东风留不住:王安国《清平乐·春晚》:“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9)一夜檐前雨:孟浩然《春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春痕:春的痕迹。骆适正《西园席上记事》:“花随春尽觅无痕。”
(11)红疏:谓雨后花稀。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毛滂的诗
相关推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菩萨蛮·榛荆满眼山城路
榛荆满眼山城路,征鸿不为愁人住。何处是长安,湿云吹雨寒。
丝丝心欲碎,应是悲秋泪。泪向客中多,归时又奈何。
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菩萨蛮·寄梁汾苕中
知君此际情萧索,黄芦苦竹孤舟泊。烟白酒旗青,水村鱼市晴。
柁楼今夕梦,脉脉春寒送。直过画眉桥,钱塘江上潮。
菩萨蛮·隔花才歇廉纤雨
隔花才歇廉纤雨,一声弹指混无语。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菩萨蛮·越城晚眺
西风吹散云头雨,斜阳却照天边树。树色荡湖波,波光艳绮罗。
征鸿何处起,点点残霞里。月上海门山,山河莽苍间。
菩萨蛮·轻鸥欲下春塘浴
轻鸥欲下春塘浴,双双飞破春烟绿。两岸野蔷薇,翠笼熏绿衣。
凭船闲弄水,中有相思意。忆得去年时,水边初别离。
菩萨蛮·秋闺
西风几弄冰肌彻,玲珑晶枕愁双设。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
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梦也不分明,远山云乱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