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竹石牧牛

〔宋代〕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作品简介

《题竹石牧牛》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五言古诗,是黄庭坚作品中影响较大的一篇。前四句写画面,分述石、竹、牧童与牛。后四句是写意,主体是牛,眼光落在牛好磨角、争斗的特点,再关合画面的竹石,于是使静的画面变得活泼生动,同时表白了自己爱竹爱石的心情,而爱竹石,正是当时文人对自己超尘脱俗的情操的寄托。

创作背景

《题竹石牧牛》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当时作者在京师任秘书省著作佐郎。黄庭坚与苏轼、李公麟同在京。苏轼与李公麟多次作画,黄庭坚题了好几首诗,这首是最出名的一首。

翻译注释

翻译

郊野里有块小小的怪石,怪石边长着丛竹子,挺拔碧绿。

有个小牧童持着三尺长的鞭子,骑在一头老牛背上,怡然自乐。

我很爱这怪石,小牧童你别让牛在它上面磨角;

磨角我还能忍受,可千万别让牛争斗,弄坏了那丛绿竹。

注释

(1)野次:野外。

(2)峥嵘:山高峻貌。这里代指形态峻奇的怪石。

(3)幽篁:深邃茂密的竹林。语出屈原《九歌》:“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这里代指竹子。

(4)阿童:小童儿。语出《晋书·羊祜传》中吴童谣“阿童复阿童”句。这里代指小牧童。

(5)箠:竹鞭。

(6)御:驾驭。

(7)觳觫:恐惧害怕得发抖状。语出《孟子·梁惠王》。这里以动词作名词,代指牛。

(8)砺角:磨角。

(9)残:损害。

全文拼音版

zhúshíniú
xiǎozhēngróngyōuhuángxiāng绿
ātóngsānchǐchuílǎo
shíshènàizhīqiǎnniújiǎo
niújiǎoyóuniúdòucánzhú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与苏轼并称“苏黄”,开创江西诗派,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其诗奇崛瘦硬,词亦清旷,代表作《登快阁》《寄黄几复》等。书法独树一帜,为“宋四家”之一。仕途坎坷,晚年屡遭贬谪。艺术追求“不俗”境界,诗书画均对后世影响深远,堪称宋代文化巨匠。

黄庭坚的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