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哀郢

〔先秦〕屈原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

发郢都而去闾兮,荒忽其焉极?

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跖。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鄣之。

尧舜之抗行兮,了杳杳而薄天。

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憎愠惀之脩美兮,好夫人之康慨。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壹反之何时。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作品简介

《九章·哀郢》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所谓「哀郢」,即哀悼楚国郢都被秦国攻陷、楚怀王受辱于秦,百姓流离失所之事。此诗采用了倒叙法,先从九年前秦军进攻楚国之时自己被放逐,随流亡百姓一起东行的情况写起,到后面抒写作诗当时的心情。

全诗乱辞之前可分为五层,每层三节(四句一节)。前三层为回忆,其抒情主要通过记叙来表现;第四层抒发作诗当时的心情;第五层为对造成国家、个人悲剧之原因的思考。乱辞在情志、结构两方面总括全诗,写诗人虽日夜思念郢都,却因被放逐而不能回朝效力祖国的痛苦和悲伤。全诗章法谨严,浑然一体。

创作背景

《九章·哀郢》当作于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史记·屈原列传》载,楚顷襄王立,令尹子兰谗害屈原,屈原被放江南之野(郢都附近长江以南之地)。《楚世家》又载顷襄王元年“秦大破楚军,斩首五万,取析十五城而去”。秦军沿汉水而下,则郢都震动。屈原的被放,也就在此时。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国家迁都,百姓流亡,屈原写下了这首哀悼郢都沦亡的诗篇,抒写自己对故都的眷恋之情。

翻译注释

翻译

天道不专反复无常啊,为何使老百姓在动乱中遭殃?

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啊,正当仲春二月迁往东方。

离别家乡到远处去啊,沿着长江、夏水到处流亡。

走出都门我悲痛难舍啊,我们在甲日的早上开始上道。

离开旧居,从郢都出发,前途渺茫,我罔然不知何往。

桨儿齐摇船儿却徘徊不前啊,可怜我再也不能见到君王。

望见故国高大的楸树,我不禁长叹啊,泪落纷纷象雪粒一样。

经过夏水的发源处又向西浮行啊,回头看郢都东门却不能见其模样。

心绪缠绵牵挂不舍而又无限忧伤啊,渺渺茫茫不知落脚在何方。

顺着风波随着江流漂泊吧,于是乎飘流失所客居他乡。

船儿行驶在滚滚的波浪之上啊,就象鸟儿飞翔却不知停泊在哪个地方。

心中郁结苦闷而无法解脱啊,愁肠百结心情难以舒畅。

将行船向下顺流而去啊,过了洞庭湖又进入长江。

离开自古以来的住所啊,如今漂泊来到东方。

我的灵魂时时都想着归去啊,哪会片刻忘记返回故乡?

背向夏水边而思念郢都啊,故都日渐遥远真叫人悲伤!

登上大堤而举目远望啊,姑且以此来舒展一下我忧愁的衷肠。

可叹楚地的土地宽平广博、人民富裕安乐啊,江汉盆地还保持着传统的楚国风尚。

面对着凌阳不知到何处去啊?大水茫茫也不知道南渡到何方?

连大厦荒废成丘墟都不曾想到啊,又怎么可以再度让郢都东门荒芜?

心中久久不悦啊,忧愁还添惆怅。

郢都的路途是那样遥远啊,长江和夏水有舟难航。

时光飞逝的使人难以相信啊(另:神志恍惚地仿佛梦中不可信啊),不能回郢都至今已有九年时光。

悲惨忧郁心情不得舒畅啊,怅然失意满怀悲伤。

群小顺承楚王的欢心表面上美好啊,实际上内心虚弱没有坚定操守。

有人忠心耿耿愿被进用为国效力啊,却遭到众多嫉妒者的障蔽。

唐尧、虞舜具有高尚的品德啊,高远无比可达九天云霄。

而那些谗人们却要心怀妒嫉啊,竟然在他们的头上加以“不慈”的污蔑之名。

楚王讨厌那些不善言辞的忠贤之臣啊,却喜欢听那些小人表面上的激昂慷慨。

小人奔走钻营而日益显进啊,贤臣却越来越被疏远。

尾声:放眼四下观望啊,希望什么时候能返回郢都一趟。

鸟儿高飞终要返回旧巢啊,狐狸死时头一定向着狐穴所在的方向。

确实不是我的罪过却遭放逐啊,日日夜夜我哪里能忘记它我的故乡!

注释

(1)皇天:上天,老天。皇是大之意。

(2)纯命:指天命有常。

(3)之:指故乡郢都。

(4)方:正当。

(5)仲春:夏历二月。

(6)迁:迁徙,指逃难。

(7)去:离开。

(8)故乡:指郢都。

(9)就:趋,往。

(10)遵:循,顺着。

(11)江夏:指长江和夏水。夏水是古水名,在今湖北省境内,是长江的分流。

(12)去:离开。

(13)夏:同「厦」,大屋,这里当指楚都之宫殿。

(14)江:长江。

(15)夏:夏水。

(16)国门:国都之门。

(17)甲:古时是以干支纪日的,甲指干支纪日的起字是甲的那一天。

(18)朝:早晨。

(19)之:指故乡郢都。

(20)郢:郢都,战国时期楚国都城,今湖北江陵。

(21)去:离开。

(22)荒忽:心绪茫然。一说指行程遥远。

(23)焉极:何极,何处是尽头。一说,极,至也。

(24)焉:兼词,于是,于此。

(25)焉:何。

(26)去:离开。

(27)忽:指时间过得快。

(28)齐扬:一同举起。

(29)容与:舒缓的样子。

(30)哀:悲伤。

(31)君:指楚王。

(32)太息:叹息。

(33)涕:泪。

(34)淫淫:泪流满面。

(35)过:经过。

(36)夏首:地名,在今湖北省沙市附近,夏水的起点,长江在此分出夏水。

(37)西浮:船向西漂行。

(38)顾:回顾,回头看。

(39)龙门:郢都的东门。

(40)夏:同「厦」,大屋,这里当指楚都之宫殿。

(41)夏:夏水。

(42)眇:同渺,犹辽远。

(43)顺风波:顺风随波。

(44)从流:从流而下。

(45)焉:兼词,于是,于此。

(46)洋洋:飘飘不定。

(47)客:漂泊者。

(48)焉:何。

(49)焉:兼词,于是,于此。

(50)凌:乘。

(51)阳侯:传说中的大波之神,这里指波涛。

(52)翱翔:飞翔的样子,这里比喻飘流的样子。

(53)焉:何。

(54)薄:止。

(55)忽:指时间过得快。

(56)薄:近。

(57)之:指故乡郢都。

(58)结:郁结。

(59)解:解开。

(60)蹇产:结屈纠缠。

(61)释:解开,消除。

(62)蹇:发语词,楚方言。

(63)运舟:行舟。下浮:向下游漂行。

(64)上洞庭:指入洞庭湖。

(65)下江:下入长江。

(66)江:长江。

(67)去:离开。

(68)去:离开。

(69)终古之所居:祖先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指郢都。

(70)逍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这里指漂泊。

(71)之:指故乡郢都。

(72)须臾:时间很短暂,犹言顷刻。

(73)反:同返。这两句的意思是:于是我的灵魂想回归故乡,我何曾有顷刻的时间忘记返乡。

(74)反:同返。

(75)之:指故乡郢都。

(76)哀:悲伤。

(77)背:背对着,指离开。

(78)夏浦:地名,指夏口(在今湖北省武汉市)。

(79)西思:思念西方,指思念西面的郢都。

(80)故都:指郢都。

(81)夏:同「厦」,大屋,这里当指楚都之宫殿。

(82)夏:夏水。

(83)之:指故乡郢都。

(84)坟:指水边高地。一说指水边高堤。

(85)聊:姑且。

(86)舒:舒展。

(87)哀:悲伤。

(88)州土:这里指楚国州邑乡土。

(89)平乐:和平快乐。或言土地平阔,人民安乐。

(90)江介:长江两岸。

(91)遗风:古代遗留下来的风气。这两句的意思是:看到国土辽阔,人民安乐和自古遗留下的淳朴民风,止不住悲伤感叹。

(92)江:长江。

(93)之:指故乡郢都。

(94)焉:兼词,于是,于此。

(95)焉:何。

(96)当:值。

(97)陵阳:地名,在今安徽省青阳县。一说陵阳在今安徽省安庆南。

(98)焉至:至何处。一说,陵阳指大的波涛。这里指波涛不知从何处而来。

(99)焉如:何往。

(100)之:指故乡郢都。

(101)曾不知:怎不知。

(102)夏:同「厦」,大屋,这里当指楚都之宫殿。

(103)孰:谁。一作「何」。

(104)两东门:郢都东向有二门。

(105)夏:夏水。

(106)之:指故乡郢都。

(107)怡:乐。

(108)之:指故乡郢都。

(109)郢:郢都,战国时期楚国都城,今湖北江陵。

(110)夏:同「厦」,大屋,这里当指楚都之宫殿。

(111)惟:发语词。

(112)郢路:通向郢都之路。

(113)辽远:遥远。

(114)江:长江。

(115)夏:夏水。

(116)涉:渡水。

(117)之:指故乡郢都。

(118)去:离开。

(119)去:离开。

(120)忽:指时间过得快。

(121)信:相信。一说不信是不被信任,下句的不复是不复被信任。

(122)复:指返回郢都。根据此句「九年」的计算,屈原在顷襄王时被流放是在顷襄王十三年(西元前二八六年),至白起破郢的顷襄王二十一年(西元前二七八年)首尾正是九年。

(123)信:确实。

(124)郁郁:郁积的样子。

(125)不通:指心情不通畅。

(126)蹇:发语词,楚方言。

(127)戚:同「慼」,忧伤。

(128)外:表面。

(129)承欢:指承君主之欢。

(130)谌:诚,实在。

(131)荏弱:软弱。

(132)之:指故乡郢都。

(133)湛湛:厚重的样子。

(134)进:进用。

(135)鄣:同「障」,阻碍、遮蔽。

(136)被:覆盖,这里犹言加在身上。

(137)之:指故乡郢都。

(138)薄:止。

(139)尧舜:传说中上古的两位圣明的君主。

(140)抗行:高尚伟大的行为。

(141)杳杳:遥远。

(142)薄:近。

(143)之:指故乡郢都。

(144)被:覆盖,这里犹言加在身上。

(145)不慈之伪名:不慈爱的虚假的恶名。尧、舜传位于贤人,不传儿子,又传说尧曾杀长子考监明,所以战国时有人说他们不慈。《庄子·盗跖》篇曰:「尧不慈,舜不孝。」又曰:「尧杀长子,舜流母弟。」不慈,不爱儿子。

(146)之:指故乡郢都。

(147)憎:憎恶。

(148)康慨:同慷慨,这里指装腔作势地发表激昂慷慨之言辞。

(149)美:美人,指贤人。

(150)之:指故乡郢都。

(151)进:进用。

(152)美:美人,指贤人。

(153)超远:远。

(154)逾迈:犹愈迈,越发远行。以上两句的意思是:小人奔走钻营,日益接近君王,贤人却越来越远离朝廷。

(155)反:同返。这两句的意思是:于是我的灵魂想回归故乡,我何曾有顷刻的时间忘记返乡。

(156)乱:乐章最末叫乱,后来借用作为辞赋最后总结全篇内容的收尾。

(157)曼:眼光放远。

(158)流观:四处观望。

(159)冀:希望。

(160)壹反:即一返,返回一次。

(161)反:同返。

(162)之:指故乡郢都。

(163)故乡:指郢都。

(164)反:同返。这两句的意思是:于是我的灵魂想回归故乡,我何曾有顷刻的时间忘记返乡。

(165)反:同返。

(166)必:必定。

(167)首丘:头向着所居住生长的山丘。

(168)信:相信。一说不信是不被信任,下句的不复是不复被信任。

(169)信:确实。

(170)弃逐:指放逐。

(171)之:指故乡郢都。

全文拼音版

jiǔzhāng··āiyǐng
huángtiānzhīchúnmìngbǎixìngzhīzhènqiān
mínsànérxiāngshīfāngzhòngchūnérdōngqiān
xiāngérjiùyuǎnzūnjiāngxiàliúwáng
chūguóménérzhěn怀huáijiǎzhīcháoxíng
yǐngdōuérhuāngyān
yángróngāijiànjūnérzài
wàngzhǎngqiūértàiyínyínruòsǎn
guòxiàshǒuér西lóngménérjiàn
xīnchányuànérshāng怀huáimiǎozhīsuǒzhí
shùnfēngcóngliúyānyángyángérwèi
língyánghóuzhīfànlànáoxiángzhīyānbáo
xīnguàjiéérjiějiǎnchǎnérshì
jiāngyùnzhōuérxiàshàngdòngtíngérxiàjiāng
zhōngzhīsuǒjīnxiāoyáoérláidōng
qiānglínghúnzhīguīérwàngfǎn
bèixiàér西āidōuzhīyuǎn
dēngfényuǎnwàngliáoshūyōuxīn
āizhōuzhīpíngbēijiāngjièzhīfēng
dānglíngyángzhīyānzhìmiǎonánzhīyān
céngzhīxiàzhīwèiqiūshúliǎngdōngménzhī
xīnzhīzhǎngjiǔyōuchóuxiāngjiē
wéiyǐngzhīliáoyuǎnjiāngxiàzhīshè
ruòxìnzhìjīnjiǔniánér
cǎnértōngjiǎnchàchìérhán
wàichénghuānzhīzhuóyuēchénrěnruòérnánchí
zhōngzhànzhànéryuànjìnbèiérzhāngzhī
yáoshùnzhīkàngxíngleyǎoyǎoérbáotiān
zhòngchánrénzhībèizhīwěimíng
zēngyùnlúnzhīxiūměihǎorénzhīkāngkǎi
zhòngqièdiéérjìnměichāoyuǎnérmài
luànyuēmànliúguānfǎnzhīshí
niǎofēifǎnxiāngshǒuqiū
xìnfēizuìérzhúérwàngzhī

作者介绍

屈原(343—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楚国贵族,曾任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变法图强、联齐抗秦,却遭谗言被流放。后因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悲愤投汨罗江而死。其作品《离骚》《九章》《天问》等,开创“楚辞”文体,以瑰丽想象和爱国情怀著称。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其精神影响深远,端午节(龙舟竞渡、食粽)即源于对他的纪念。

屈原的诗

相关推荐

九歌·山鬼

〔先秦〕屈原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九歌·云中君

〔先秦〕屈原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九思·其五·遭厄

〔两汉〕王逸

悼屈子兮遭厄,沈王躬兮湘汨。

何楚国兮难化,迄于今兮不易。

士莫志兮羔裘,竞佞谀兮谗阋。

指正义兮为曲,訾玉璧兮为石。

鸱雕游兮华屋,鵔鸃栖兮柴蔟。

起奋迅兮奔走,违群小兮謑诟。

载青云兮上升,适昭明兮所处。

蹑天衢兮长驱,踵九阳兮戏荡。

越云汉兮南济,秣余马兮河鼓。

云霓纷兮晻翳,参辰回兮颠倒。

逢流星兮问路,顾我指兮从左。

俓娵觜兮直驰,御者迷兮失轨。

遂踢达兮邪造,与日月兮殊道。

志阏绝兮安如,哀所求兮不耦。

攀天阶兮下视,见鄢郢兮旧宇。

意逍遥兮欲归,众秽盛兮杳杳。

思哽饐兮诘诎,涕流澜兮如雨。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唐代〕李白

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

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汉分。

长风鼓横波,合沓蹙龙文。

忆昔传游豫,楼船壮横汾。

今兹讨鲸鲵,旌旆何缤纷。

白羽落酒樽,洞庭罗三军。

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

剑舞转颓阳,当时日停曛。

酣歌激壮士,可以摧妖氛。

握齱东篱下,渊明不足群。

九日登山

〔唐代〕李白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

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

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

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

灵仙如彷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

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

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

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