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唐代〕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

注释

(1)融融:光润的样子。

(2)冶冶:艳丽的样子。

(3)陶令:指陶渊明,因其主彭泽县做过县令,故称陶令。

(4)罗含:字君长,东晋桂阳郡耒阳(今湖南耒阳市)人。博学能文,不慕荣利,编苇作席,布衣蔬食,安然自得。官至散骑廷尉。年老辞官归里,比及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时人以为德行之感。

(5)重露:指寒凉的秋露。

(6)残:一作“斜”。

(7)泛:指以菊花浸酒。

(8)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9)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

菊花拼音版

huā
ànàndàndànróngrónghuáng
táolìngbiānluóhánzháixiāng
shíjīnzhòngshíshìqiècányáng
yuànfànjīnyīngshēngjūnbáitáng

作品简介

《菊花》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托物言志,以菊花自况。首联描摹菊花色调淡雅,丰韵翩翩。颔联用陶令、罗含典烘托菊花品格。颈联用“禁重露””怯残阳”写菊花深忧迟暮,暗含抱负不能施展,虚度年华之意。尾联言志,暗含自己希望被朝廷赏识之意。这诗虽是咏菊,亦句句自况,物我交融,写得清绮秀逸,意思醒豁。

创作背景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李商隐通过吏部考试,释褐授官,做秘书省校书郎,但他在秘书省仅仅几月就被调到地方,担任宏农县尉(今河南省灵宝县)。到任不久,又遭受一次打击,因为他把狱中死囚改判活罪,触犯了观察使孙简,被罢官,正碰上姚合代孙简任观察使,又要他还任。李商隐和姚合关系不错,但他内心深处对自己屈居县尉一事,始终不快,不甘久居,一心想入朝任职。开成五年(840),他的岳父王茂元入朝为官,他便告假携眷到长安居住,以求汲引。此年九月四日,为谋求新的出路。他又辞去宏农县尉。到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在杨弁之乱过后,他又移家永乐(今山西芮城县)。他自述此时自己“遁迹丘园”,“前耕后饷”,“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重祭外舅司徒公文》)。这首诗即作于此时。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杰出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其诗构思精密,语言瑰丽,善用典故与象征,开创“朦胧诗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代表作《无题》《锦瑟》《夜雨寄北》等情感深挚,含蓄隐晦。因卷入“牛李党争”而仕途坎坷,终生潦倒。诗作多抒写个人失意与时代苦闷,七律成就尤高,对宋代西昆体及后世诗歌影响深远。李商隐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菊花

〔唐代〕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

〔宋代〕曾巩

菊花秋开只一种,意远不随桃与梅。

游人有几爱孤淡,零落野水空岩隈。

层层露萼间枝叶,金靥万个围苍苔。

直从陶令酷爱尚,始有我见心眼开。

为怜清香与正色,欲搴更惜常徘徊。

当携玉轸就花醉,一饮不辞三百杯。

菊花

〔明代〕徐渭

曾是将军莳菊馀,尚遗秋雪一藤癯。

篱香伴酒经三主,钱树涂银散五铢。

往往抱霜冰夜蝶,亭亭插帽朗晴萸。

落英又道堪餐甚,坐看柴桑一事驱。

菊花

〔宋代〕王迈

忙里何曾把酒卮,一秋心事付东篱。

等閒应被西风笑,寂寞黄花末有诗。

菊花

〔宋代〕徐积

为汝花中开最孤,诗翁何惜屡提壶。

却应有意酬青眼,浑似倾心向白须。

击铜钵时吟更好,掷金钱后醉相娱。

杨妃只有黄裙在,且问风霜留得无。

菊花

〔明代〕庄昶

霜枝几叶醉陶家,秋色南山也自佳。

千古无穷开老眼,岂徒太极是梅花。

菊花

〔元代〕方一夔

不入萎红烂紫场,萧然清苦凛风霜。

客中衰鬓随秋老,篱下寒枝似旧香。

千载有陶期汗漫,几人后屈话凄凉。

每愁摇落知谁在,只有黄花守死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