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十》是高适融水利工程史与政治讽喻的怀古力作。全诗以“茫茫浊河”起兴,通过大禹治水与汉代堵决的对比,展现治国理念的嬗变。“坎德滂沱”至“东郡悲辛”八句,实录黄河水患的惨烈,其中“从官负薪”暗用《史记·河渠书》汉武帝亲临堵决典故。尾联“宣房安在”的诘问,将治水遗迹的荒芜与当代治政的隐忧相勾连,在历史纵深中完成对现实的深刻观照。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十
茫茫浊河注,怀古临河滨。
禹功本豁达,汉迹方因循。
坎德昔滂沱,冯夷胡不仁。
激潏陵堤防,东郡多悲辛。
天子忽惊悼,从官皆负薪。
畚筑岂无谋,祈祷如有神。
宣房今安在,高岸空嶙峋。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十》此诗作于高适漫游至濮州(古东郡)时期,当地有汉武帝“宣房宫”堵决遗址。开元十四年(726年)黄河曾大决于魏州,朝廷虽效法汉制救灾,却未根治水患。诗中“汉迹因循”既批评唐代治河缺乏大禹式的根本方略,更暗讽当下政策多沿袭旧制而无创新。“冯夷胡不仁”的怒问,实为对执政者漠视民瘼的曲折批判,展现诗人由个人感怀向公共议题转向的思想成熟。
翻译注释
翻译
茫茫浑浊的黄河奔涌而下,在河边临水凭吊古迹。
大禹治水的功绩本就显著,汉代治水的遗迹仍沿袭旧法。
水性从前泛滥成灾,河伯为何如此不仁?
洪水冲决堤防,东郡百姓多苦难辛酸。
天子忽然震惊哀悼,随从官员都背负柴草堵塞决口。
筑堤难道没有谋略?祈祷时仿佛有神明相助。
宣房宫如今在哪里?只剩高岸空自陡峭。
注释
(1)禹功:据《史记·河渠书》,大禹治洪水十三年,过家不入门。他治水主要是冶理黄河,故云。
(2)豁达:本指通敞开阔,此处引申为显赫卓著。
(3)汉迹:汉代的水利工程因袭大禹治水的旧法及工程遗迹。
(4)坎德:《周易·说卦》:“坎为水。”又《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坎德,指水就下的性质。
(5)昔:《全唐诗》下注:“一作竟。”
(6)冯夷:传说中的黄河之神,即河伯。
(7)激潏:水沸涌貌。
(8)东郡:汉郡名,相当于今河北省南部、河南省北部及山东省西北部一带,治所在今河南濮阳。
(9)多悲辛:指汉文帝时黄河的一次大水灾。
(10)负薪:指汉武帝时治黄河之事。
(11)畚筑:盛土和捣土的工具。
(12)如有神:指虔诚。
(13)宣房:宫名。亦作“宣防”。西汉元光中,黄河决口于瓠子,二十余年不能堵塞,汉武帝亲临决口处,发卒数万人,并命群臣负薪以填,功成之后,筑宫其上,名为宣房宫。见《史记·河渠书》。故址在今河南濮阳县境内。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自洛之越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
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
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
导岷既艰远,距海无咫尺。
胡为不讫功,余水斯委积。
洞庭与青草,大小两相敌。
混合万丈深,淼茫千里白。
每岁秋夏时,浩大吞七泽。
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
我今尚嗟叹,禹岂不爱惜。
邈未究其由,想古观遗迹。
疑此苗人顽,恃险不终役。
帝亦无奈何,留患与今昔。
水流天地内,如身有血脉。
滞则为疽疣,治之在针石。
安得禹复生,为唐水官伯。
手提倚天剑,重来亲指画。
疏流似剪纸,决壅同裂帛。
渗作膏腴田,踏平鱼鳖宅。
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
坐添百万户,书我司徒籍。
自叹
功名不可成,忠义敢自废?
烈士贵殉名,达人任遗世。
自愧湖海人,卓荦青云志。
虽无英雄姿,自与俦伍异。
美人来何迟?景光日云逝。
谁不誓捐躯?杀身良不易。
百年在一旦,神仙安可冀?
荣名复何为,寂寞千古事。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
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自金陵溯流过白璧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沧江溯流归,白璧见秋月。
秋月照白璧,皓如山阴雪。
幽人停宵征,贾客忘早发。
进帆天门山,回首牛渚没。
川长信风来,日出宿雾歇。
故人在咫尺,新赏成胡越。
寄君青兰花,惠好庶不绝。
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自沾益出宣威入东川
出衙更似居衙苦,愁事堪当异事征。
逢树便停村便宿,与牛同寝豕同兴。
昨宵蚤会今宵蚤,前路蝇迎后路蝇。
任诩东坡渡东海,东川若到看公能。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自袁州还京行次安陆先寄随州周员外
行行指汉东,暂喜笑言同。
雨雪离江上,蒹葭出梦中。
面犹含瘴色,眼已见华风。
岁暮难相值,酣歌未可终。
自嘲
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
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
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
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