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后山勒水向东驰,却被前山勒向西。
后山阻隔住了水,水便向东奔涌而去。到了前山却又被阻隔,从而向西流去。
道是水柔无性气,急声声怒慢声悲。
说水柔和,没有脾气,但是水湍急时,声音似怒了一般;水缓慢时,声音却又让人感觉悲凉。
注释
(1)勒:约束。
(2)性气:犹言脾气。
(3)急声:湍急的声音。
(4)慢声:缓慢轻柔的声音。
后山勒水向东驰,却被前山勒向西。
道是水柔无性气,急声声怒慢声悲。
后山勒水向东驰,却被前山勒向西。
后山阻隔住了水,水便向东奔涌而去。到了前山却又被阻隔,从而向西流去。
道是水柔无性气,急声声怒慢声悲。
说水柔和,没有脾气,但是水湍急时,声音似怒了一般;水缓慢时,声音却又让人感觉悲凉。
(1)勒:约束。
(2)性气:犹言脾气。
(3)急声:湍急的声音。
(4)慢声:缓慢轻柔的声音。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三》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山间溪水的流向变化,通过"后山勒水"与"前山勒西"的戏剧性转折,展现自然景物间的互动关系。后两句"道是水柔无性气,急声声怒慢声悲"赋予水声丰富的情感色彩,由自然现象引申出对人性与处世的思考。全诗语言生动活泼,在写景中暗含哲理,体现了杨万里"诚斋体"善察物理、寓理于趣的特点。
杨万里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所以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十一月,杨万里以直龙图阁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权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治所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绍熙三年(1192)八月,改知赣州,不赴,乞祠。这组诗第六首中“政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与《午憩马家店》中“生衣兼草靸,年例试春风”正相合,既称“年例”(每年如此),可知非绍熙二年事,当作于绍熙三年春,诗人时年六十六岁。他外出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这组诗。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无着天亲弟与兄,嵩丘兰若一峰晴。
食随鸣磬巢乌下,行踏空林落叶声。
迸水定侵香案湿,雨花应共石床平。
深洞长松何所有,俨然天竺古先生。
正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
若能泪得居人脸,始信春愁总为伊。
侧塞千山缝也无,上天下井万崎岖。
昨朝曾过芙蓉渡,寻到溪源一线初。
山北溪声一路迎,山南溪响送人行。
也知流向金陵去,若过金陵莫寄声。
水浴清蟾,叶喧凉吹,巷陌马声初断。闲依露井,笑扑流萤,惹破画罗轻扇。人静夜久凭阑,愁不归眠,立残更箭。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沉书远。
空见说、鬓怯琼梳,容销金镜,渐懒趁时匀染。梅风地溽,虹雨苔滋,一架舞红都变。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情伤荀倩。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
日高谷底始微暄,岚翠依然透骨寒。
说与行人忙底事,金鸡声里促银鞍。
高阁横秀气,清幽并在君。
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
猿啸风中断,渔歌月里闻。
闲随白鸥去,沙上自为群。
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
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
羁人感幽栖,窅映转奇绝。
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辍。
信宿百馀里,出关玩新月。
何意昨来心,遇物遂迁别。
人生屡如此,何以肆愉悦。
酒醒。梦才觉,小阁香炭成煤,洞户银蟾移影。人寂静。夜永清寒,翠瓦霜凝,疏帘风动。漏声隐隐,飘来转愁听。
怎向心绪,近日厌厌长似病。凤楼咫尺,佳期杳无定。展转无眠,粲枕冰冷。香虬烟断,是谁与把重衾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