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春水

〔近代〕陈方恪

嫩染碧鸥天,傍杨枝、低拂涟漪清浅。

应忆乍生时,相逢处、指点画桥芳岸。

寒生断泖,依依犹自飞新燕。

织段閒愁流不去,渐被晚风吹乱。

眉痕照影经年,甚缁尘不浣,总馀泪点。

舴艋恐难禁,青溪路、还送冷红千片。

湘江解缆,断魂更逐斜阳远。

前度池塘清梦渺,谁道寄情都懒。

全文拼音版

nán··chūnshuǐ
nènrǎnōutiānbàngyángzhīliánqīngqiǎn
yīngzhàshēngshíxiāngféngchùzhǐdiǎnhuàqiáofāngàn
hánshēngduànmǎoyóufēixīnyàn
zhīduànxiánchóuliújiànbèiwǎnfēngchuīluàn
méihénzhàoyǐngjīngniánshénchénhuànzǒnglèidiǎn
měngkǒngnánjìnqīngháisònglěnghóngqiānpiàn
xiāngjiāngjiělǎnduànhúngèngzhúxiéyángyuǎn
qiánchítángqīngmèngmiǎoshuídàoqíngdōulǎn

相关推荐

南浦·落月

〔清代〕庄棫

落月转回廊,照镜台、翠眉深夜人静。相对不成眠,珠帘放、参差縠纹交并。

玉钩斜处,鬓丝飘拂休回省。乍离碧海才一眩,行遍雕梁藻井。

初三下九佳期,枉旧曲侬翻,新妆自整。心事诉姮娥,游仙梦、还被落红吹醒。

春将去也,博山炉袅沉檀冷。看他三五团栾候,佳约终宵欢永。

南浦·题端甫所藏黄小松湘江归棹图

〔近代〕郭则沄

无限楚山青,写黛痕、扁舟江上迎汝。双影并篷窗,宵来梦、犹绕旧湖烟雨。鸥程几曲,垂杨都是牵情树。锦弦倚暮。应妒煞黄陵,恁般孤度。

词人占尽风流,任邀月兰皋,留云蘅浦。三十六鸳鸯,停桡近、刚觑小莲娇舞。潇痕皱碧,梦回长记归舟句。剧怜绢素。空泪染塍花,春归何处。

南浦·次韵调辛子

〔近代〕赵熙

相如病较,料春山、横黛镜华明。

叶叶花花当对,绿意逗红情。

识字早关忧患,判头衔、世外署田更。

莫近弹棋局,一枰如梦,半夜有潮声。

铸得金瓯无缝,到如今、瓜剖已成形。

不卜浮家何地,生计稳樵青。

我是有诗渔父,泛风波、一舸当西泠。

盼玉台新咏,小荷花底寄人听。

南浦·送友人游幕

〔近代〕潘榕

剪烛话深宵,唱骊歌、无限愁肠回绕。

才送客鞭丝,又怅别江干,轻舟荡小。

南船北马,叹今后故人稀少。

离合明知皆数定,独我此情难了。

遨游壮志虽然好。奈枝分荆树,花忧萱草。

报牍事长征,望此去、成学归来须早。

一声珍重,片帆远挂烟波渺。

愿乘长风看破浪,目断暮云天杳。

南浦·忆梅

〔清代〕陆茜

春意逗春风,最关心,却是故园香雪。

驿时信沉沉,全不管、孤馆个侬凄绝。

一枝瘦影,美人独向瑶阶立。

此际芳魂应恨我,忍把幽姿轻撇。

伴伊尚有胎禽,只静对、黄昏相思难说。

吟赏已无人,好珍重、休被笛声吹裂。

宵来有梦,多应化个罗浮蝶。

万籁无声飞去也,低了半轮明月。

南浦·绿树正阴浓

〔清代〕严金清

绿树正阴浓,鸟啼来、恰是烟村破晓。

新雨洗林峦,花落去、还剩残红难扫。

野桥断浦,堤边闲系扁舟小。

回首春归曾未久,依旧天涯芳草。

云开露出青山,水迢迢、楚尾吴头不了。

游倦意阑珊,江乡路、犹忆哪时能到。

余情渺渺,辞荣高蹈如今悄。

举世豪华名利客,输与渔樵多少。

南浦·其一·春水,用玉田韵,同蘅圃赋

〔清代〕沈皞日

新雨涨汀沙,倚兰桡、正值江亭初晓。

堤坠乱桃红,红桥下、斜映花阴如扫。

波纹沁碧,一双燕子凌波小。

乍罥晴丝,还又转,却误衔来萍草。

漫从南浦催归,是閒情、客里春游未了。

双桨载笙歌,鸳鸯起、何处画船吹到。曲终渺渺。

前溪渐觉莺声悄。寒食今番过也,报道湔裙人少。

南浦·池上

〔清代〕张珊英

槛外碧潺潺,看縠纹,乍生细浪如缬。

春草绿初匀,新涨后、石隙幽泉呜咽。

飘来花片,都付与翠波流彻。

粉香依约逐轻鸥,争教尘涴颜色。

垂杨蘸影依依,疏蘋微动处,鱼儿刚没。

归燕掠波来,纶丝上、惊起蜻蜓双翼。

晚霁云开,恰全浸一轮明月。

小桥联袂低吟缓,正是薄寒时节。

南浦·次韵答南金见寄

〔明代〕邵亨贞

烟水隔殊乡,又匆匆误了,踏青时候。

一别几多时,河桥外,官柳青条犹瘦。

君来为问,渡江桃叶曾来否。

生怕木兰双艇子,只道故人依旧。

孤村寒食骎寻,料归期渐近,花开休骤。

油壁耐东风,先拌取、同醉乱红千亩。

凭阑望久,几番魂断烟中岫。

从此相逢休草草,暮对夕阳搔首。

南浦·四月八日

〔宋代〕史浩

天气正清和,庆西乾、释迦如来出世。

毓质向金盆,祥云布、层霄九龙喷水。

东传震旦,正令此日人人记。

露盘百卉拥金容,香汤争来拂洗。

谁知这个因缘,化众生令求,尘埃脱离。

一点本昭昭,当须向、兹时便知瞥地。

何烦费手,自然作个惺惺底。

若犹未晤,且管令师僧,八丈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