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联句

〔唐代〕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作品简介

《瀑布联句》是唐代香严闲禅师与唐宣宗李忱共同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句写涓涓细流形成瀑布的曲折过程;次句表现瀑布气象的高远,寓有人的志行高远之意;第三句回到溪涧,照应首句;第四句写海涛的景象,是说必将大有作为。全诗通过刻画瀑布的完整性格,来塑造一个有志者的形象,富有诗情理趣。

创作背景

《瀑布联句》此诗具体创作时间未知。唐宣宗李忱因母亲地位卑下,侄子文宗、武宗常把他当成小丑戏耍。他用无言对待各种加诸于他的猜忌、打击,在艰难困苦中默默地忍受,但他并没有消沉。他逃避人世做了僧人。游行江淮,寻访名山禅院,一日,遇黄檗禅师,(据《佛祖统纪》应为香严闲禅师。因宣宗上庐山时黄檗在海昌,不可能联句)并与之同行,“因观瀑布。黄檗曰:‘我咏此得一联,而下韵不接。’宣宗曰:‘ 当为续成之。’”遂有《瀑布联句》。

翻译注释

翻译

涓涓细流穿越千山万壑后,一起汇集在崖前形成瀑布,远看才知道它们来自云烟缭绕的峰顶。

那些小小的溪涧怎么可能将它们留住呢?它们心向大海,立志成为滔天的巨浪。

注释

(1)联句:赋诗时,人各一句或几句,合而成篇,称联句。

(2)出处:源头。

(3)作波涛:掀起波涛。

全文拼音版

lián
qiānyánwànláoyuǎnkànfāngzhīchūchùgāo
jiànnéngliúzhùzhōngguīhǎizuòtāo

作者介绍

李忱(810—859),宪宗第十三子,初名怡,封光王。会昌六年(846),立为皇太叔,恭俭好善,虚襟听纳,大中之政,有贞观风。每曲宴,与学士倡和,公卿出镇,多赋诗饯行。重科第,留心贡举。常微行,采舆论,察知选士之得失。在位十三年,谥曰献文。《全唐诗》存其诗六首。

相关推荐

水仙子·重观瀑布

〔元代〕乔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

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

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一

〔唐代〕李白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到石梁观瀑布

〔清代〕袁枚

天风肃肃衣裳飘,人声渐小滩声骄。

知是天台古石桥,一龙独跨山之凹。

高耸脊背横伸腰,其下嵌空走怒涛。

涛水来从华顶遥,分为左右瀑两条。

到此收束群流交,五叠六叠势益高。

一落千丈声怒号,如旗如布如狂蛟。

非雷非电非笙匏,银河飞落青松梢。

素车白马云中跑,势急欲下石阻挠。

回澜怒立猛欲跳,逢逢布鼓雷门敲。

水犀军向皋兰鏖,三千组练挥银刀。

四川崖壁齐动摇,伟哉铜殿造前朝。

五百罗汉如相招,我本钱塘儿弄潮。

到此使人意也消,心花怒开神理超。

高枕龙背持其尻,上视下视行周遭。

其奈冷泠雨溅袍,天风吹人立不牢。

北宫虽勇目已逃,恍如子在齐闻韶。

不图为乐如斯妙,得坐一刻胜千朝。

安得将身化巨鳌,看他万古长滔滔!

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

〔南北朝〕谢灵运

我行乘日垂,放舟候月圆。

沫江免风涛,涉清弄漪涟。

积石竦两溪,飞泉倒三山。

亦既穷登陟,荒蔼横目前。

窥岩不睹景,披林岂见天。

阳乌尚倾翰,幽篁未为邅。

退寻平常时,安知巢穴难。

风雨非攸吝,拥志谁与宣。

倘有同枝条,此日即千年。

白水瀑布

〔清代〕郑珍

断岩千尺无去处,银河欲转上天去。

水仙大笑且莫莫,恰好借渠写吾乐。

九龙浴佛雪照天,五剑挂壁霜冰山。

美人乳花玉胸滑,神女佩带珠囊翻。

文章之妙避直露,自半以下成霏烟。

银虹堕影饮谼壑,天马无声下神渊。

沫尘破散汤沸鼎,潭日荡漾金镕盘。

白水瀑布信奇绝,占断黔中山水窟。

世无苏李两谪仙,江月海风谁解说。

春风吹上观瀑亭,高岩深谷恍曾经。

手挹清泠洗凡耳,所不同心如白水。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

〔唐代〕李白

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开。

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

但见瀑泉落,如潨云汉来。

闻君写真图,岛屿备萦回。

石黛刷幽草,曾青泽古苔。

幽缄傥相传,何必向天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