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摔碎般的声音。
注释
(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3)钲: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4)磬: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5)玻瓈: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摔碎般的声音。
(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3)钲: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4)磬: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5)玻瓈: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以童心视角记录冬日童趣。前两句"金盆脱冰"与"彩丝穿钲"展现儿童的奇思妙想;后两句"玉磬穿林"的清越与"玻璃碎地"的突兀,构成听觉上的戏剧性转折。全诗以"脱-穿-敲-碎"为动作序列,语言活泼如儿歌却暗含音律之美,体现"诚斋体"对生活瞬间的敏锐捕捉。
《稚子弄冰》此诗作于公元1179年(宋孝宗淳熙六年)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