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笔三首·其二

〔宋代〕苏轼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作品简介

《纵笔三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反映了苏轼晚年落荒艰苦的生活与乐观豁达的心境,从中亦可看出作者和儋州人民的密切关系,第二首诗以恬淡的笔墨描写处境的寂寞。

创作背景

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大诗人苏轼由惠州(今属广东省)贬所再贬儋州(治所在今广东儋县西北,辖境在今海南省西部地区),时已64岁,且病魔缠身,正处于“食无肉,居无室,病无药,出无友”的困境。此年岁末,作《纵笔三首》。

翻译注释

翻译

父老们争着看我这黑色的头巾,是因为我这个平民,曾有过官职在身。

而如今,溪边路口人独立,看夕阳西沉,数过路行人。

注释

(1)乌角巾:隐士之冠。许浑诗:“归卧养天真,鹿裘乌角巾。”

(2)宰官:泛指官吏。作者因作宰官,借此自喻。

全文拼音版

zòngsānshǒu··èr
lǎozhēngkànjiǎojīnyīngyuáncéngxiànzǎiguānshēn
biānsānchākǒuxiéyángshùguòrén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周颂·闵予小子

〔先秦〕诗经

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

於乎皇考,永世克孝。

念兹皇祖,陟降庭止。

维予小子,夙夜敬止。

於乎皇王,继序思不忘。

长歌行

〔唐代〕王昌龄

旷野饶悲风,飕飕黄蒿草。

系马倚白杨,谁知我怀抱?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

北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

下有枯树根,上有鼯鼠窠。

高皇子孙尽,千载无人过。

宝玉频发掘,精灵其奈何?

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青玉案·蕙花老尽离骚句

〔宋代〕史达祖

蕙花老尽离骚句。绿染遍、江头树。日午酒消听骤雨。青榆钱小,碧苔钱古。难买东君住。

官河不碍遗鞭路。被芳草、将愁去。多定红楼帘影暮。兰灯初上,夜香初炷。犹自听鹦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