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
父老们争着看我这黑色的头巾,是因为我这个平民,曾有过官职在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而如今,溪边路口人独立,看夕阳西沉,数过路行人。
注释
(1)乌角巾:隐士之冠。许浑诗:“归卧养天真,鹿裘乌角巾。”
(2)宰官:泛指官吏。作者因作宰官,借此自喻。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
父老们争着看我这黑色的头巾,是因为我这个平民,曾有过官职在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而如今,溪边路口人独立,看夕阳西沉,数过路行人。
(1)乌角巾:隐士之冠。许浑诗:“归卧养天真,鹿裘乌角巾。”
(2)宰官:泛指官吏。作者因作宰官,借此自喻。
《纵笔三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反映了苏轼晚年落荒艰苦的生活与乐观豁达的心境,从中亦可看出作者和儋州人民的密切关系,第二首诗以恬淡的笔墨描写处境的寂寞。
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大诗人苏轼由惠州(今属广东省)贬所再贬儋州(治所在今广东儋县西北,辖境在今海南省西部地区),时已64岁,且病魔缠身,正处于“食无肉,居无室,病无药,出无友”的困境。此年岁末,作《纵笔三首》。
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青衫记得章台月,归路玉鞭斜。
翠镜啼痕印袖,红墙醉墨笼纱。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琶。
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
於乎皇考,永世克孝。
念兹皇祖,陟降庭止。
维予小子,夙夜敬止。
於乎皇王,继序思不忘。
旷野饶悲风,飕飕黄蒿草。
系马倚白杨,谁知我怀抱?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
北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
下有枯树根,上有鼯鼠窠。
高皇子孙尽,千载无人过。
宝玉频发掘,精灵其奈何?
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散金风起,荷疏玉露圆。
将秋数行雁,离夏几林蝉。
云凝愁半岭,霞碎缬高天。
还似成都望,直见峨眉前。
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蕙花老尽离骚句。绿染遍、江头树。日午酒消听骤雨。青榆钱小,碧苔钱古。难买东君住。
官河不碍遗鞭路。被芳草、将愁去。多定红楼帘影暮。兰灯初上,夜香初炷。犹自听鹦鹉。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风沙昨日又今朝,踏碎鸦头路更遥。
不似南桥骑马日,生红七尺系郎腰。
白鸟相迎,相怜相笑,满面尘埃。华发苍颜,去时曾劝,闻早归来。
而今岂是高怀。为千里、莼羹计哉。好把移文,从今日日,读取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