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由三首·其一·东亭》是苏轼唱和其弟苏辙(子由)的诗作。此诗以“仙山佛国同归”开篇,阐发佛道殊途同归之理,与世俗之路形成对照。诗中主张随遇而安(“到处闲卜筑”),以达观心态颐养天年;想象子由的东亭虽临近市集(“临廛市”),却自有新松破棘而生的生机;尾联以“茅檐容膝”反用陶渊明典故,抒发出虽居陋室却能纵览海天风雨的豁达胸襟。全诗融哲理与闲适之情于一体,典型体现苏轼超然物外的诗风。
次韵子由三首·其一·东亭
仙山佛国本同归,世路玄关两背驰。
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遥知小槛临廛市,定有新松长棘茨。
谁道茅檐劣容膝,海天风雨看纷披。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次韵子由三首·其一·东亭》此诗作于元丰年间苏轼贬谪时期(约1080-1084年),具体或写于黄州。当时苏辙(子由)亦受牵连外放,兄弟二人多以诗唱和。诗中“仙山佛国”之论反映苏轼经历乌台诗案后,融合佛道思想以超脱现实困境;“新松长棘茨”喻示逆境中仍持生机,尾联的“海天风雨”既暗指政治风波,亦展现其惯有的开阔气象,是苏轼中期诗风转向沉郁达观的代表作。
翻译注释
翻译
仙山和佛国殊途同归,而人间的道路和佛教的入道之门却背道而驰。
不妨闲来择地筑屋,流年不利时自可用来颐养天年。
大家都知道房子临近商肆集中之地,肯定会长出很多新松和荆棘。
谁知道狭小的破茅屋,实际上海阔天空可以一览纷扬的风雨。
注释
(1)背驰:犹背道而驰。比喻目的或行动相反。
(2)卜筑:择地建筑住宅,即定居之意。
(3)期颐:期是期待,颐是供养。
(4)廛市:商肆集中之处。
(5)棘茨:荆棘蒺藜。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其二
庖烟起处认孤村,天色清寒不见痕。
车辋湖边梅溅泪,壶公祠畔月销魂。
封疆尽是春秋国,庙食多怀将相恩。
试问李斯长叹后,谁牵黄犬出东门。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其一
茫茫汝水抱城根,野色偷春入烧痕。
千点湘妃枝上泪,一声杜宇水边魂。
遥怜鸿隙陂穿路,尚想元和贼负恩。
粉堞女墙都已尽,恍如陶侃梦天门。
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
清洛思君昼夜流,北归何日片帆收?
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佐州!
飞雪堆盘脍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
平生行乐亦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
次韵答曹子方杂言
酺池寺,汤饼一斋盂,曲肱懒著书。
骑马天津看逝水,满船风月忆江湖。
往时尽醉冷卿酒,侍儿琵琶春风手。
竹间一夜鸟声春,明朝醉起雪塞门。
当年闻说冷卿客,黄须邺下曹将军。
挽弓石八不好武,读书卧看三峰云。
谁怜相逢十载后,釜里生鱼甑生尘。
冷卿白首太官寺,樽前不复如花人。
曹将军,江湖之上可相忘?
舂锄对立鸳鸯双,无机与游不乱行。
何时解缨濯沧浪?唤取张侯来平章,烹茶煮饼坐僧房。
次韵答秦少章
学诗如学仙,时至骨自换。
缥缈鸿鹄上,众目焉能玩。
子从淮海来,一喙当百难。
师儒有韩孟,拭目互惊惋。
老生时在傍,缩手愧颜汗。
黄公金华伯,莞尔回一眄。
彼方试子难,疾前不应懦。
要当攻石坚,切作抟沙散。
桓璧虽具美,砻错加璀璨。
我老不足畏,后生何可慢。
次韵伯氏长芦寺下
风从落帆休,天与大江平。
僧坊昼亦静,钟磬寒逾清。
淹留属暇日,植杖数连甍。
颇与幽子逢,煮茗当酒倾。
携手霜木末,朱栏见潮生。
樯移永正县,鸟度建康城。
薪者得树鸡,羹盂味南烹。
香秔炊白玉,饱饭愧闲行。
丛祠思归乐,吟弄夕阳明。
思归诚独乐,薇蕨渐春荣。
次韵秦少游春江秋野图二首·其二
江清风偃木,霜落雁横空。
若个丹青里,犹须著此翁。
次韵秦少游春江秋野图二首·其一
翰墨功名里,江山富贵人。
倏看双鸟下,已负百年身。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其一
指点先凭采药翁,丹青化出大槐宫。
眼明小阁浮烟翠,齿冷新诗嚼雪风。
二华行观雄陕右,九仙今已压京东。
此生的有寻山分,已觉温台落手中。
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四首·其四
始忆庚寅降屈原,旋看蜡凤戏僧虔。
随翁万里心如铁,此子何劳为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