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词下第感恩献兵部侍郎》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是作者科举落第后写给兵部侍郎的感恩之作,既表达了对举荐者的愧疚,又抒发了功名难就的无奈。诗中连用“画虎类狗”“登龙变鱼”等典故,自嘲应试失利;又以季布千金诺、刘弘一纸书反衬自己辜负恩人期望的遗憾。尾联“犹有报恩方寸在”凸显诗人虽败犹存赤诚,但“不知通塞竟何如”则暗含对前途的迷茫。全诗情感复杂,典故精切,展现了唐代士人科考失意后的典型心态。
宏词下第感恩献兵部侍郎
分明仙籍列清虚,自是还丹九转疏。
画虎已成翻类狗,登龙才变即为鱼。
空惭季布千金诺,但负刘弘一纸书。
犹有报恩方寸在,不知通塞竟何如。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宏词下第感恩献兵部侍郎》此诗作于皮日休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落第之后。唐代博学宏词科为制举科目,难度极高,皮日休虽得兵部侍郎举荐,但仍未能及第。诗中“画虎类狗”喻指应试文章未能符合预期,“登龙变鱼”暗喻本欲跃龙门却沦为失败者。作者借季布、刘弘的典故,表达对举荐者厚恩的惭愧,同时流露出对科举制度残酷性的无奈。皮日休后于咸通八年(867年)进士及第,但此诗正值其早年困顿时期,反映寒门士子在科举之路上的挣扎与感恩情怀。
翻译注释
翻译
我的名籍分明已被列入宏词科录取名单, 却如炼制金丹在最后一个环节出了差错。
画虎本已成,反倒变成了狗,才登入龙门,就又变成了鱼。
只觉惭愧不能像季布那样实现诺言, 白白地辜负了您的一纸援引推荐书。
我对您仍然存有报恩之心, 只是不知境遇顺逆终何如。
注释
(1)清虚:指月宫。唐代称科举及第为蟾宫折桂,故“列清虚”应指列入考试录取的名单。
(2)九转:道教谓金丹的炼制有一至九转之别。
(3)季布:汉初楚人,重然诺,守信义,楚人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之谚。
(4)刘弘:西晋人,办事细密,凡有兴废,亲笔手书给部下,吩咐叮咛得十分细致周到,时人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栾家濑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十二月十五夜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三
后山勒水向东驰,却被前山勒向西。
道是水柔无性气,急声声怒慢声悲。
别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
秋水通沟洫,城隅进小船。
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
菱熟经时雨,蒲荒八月天。
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
老夫采玉歌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石磴石磴悬肠草。
蓟门行五首·其四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
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
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闲园怀苏子
林园虽少事,幽独自多违。
向夕开帘坐,庭阴落景微。
鸟过烟树宿,萤傍水轩飞。
感念同怀子,京华去不归。
未展芭蕉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楚辞·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