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白居易

〔唐代〕李忱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作品简介

《吊白居易》是唐宣宗李忱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即写白居易创作时间之长,贡献颇丰,中间二联作者对白居易性格特点及其艺术创作作出中肯的评价,尾联即写作者对白居易的去世感到不幸和惋惜。全诗语言通俗凝练,感情真挚。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白居易仙逝的哀痛,又表现了对他诗歌的赞赏,同时突出了白居易诗作具有非同凡响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唐宣宗不仅具有政治才能,也颇为爱好诗歌,他对白居易尤为敬重。但在唐宣宗即位后五个月,即会昌六年八月,七十五岁高龄的白居易不幸溘然长逝,唐宣宗不胜悲悼,以一往深情,写下了这首《吊白居易》。

翻译注释

翻译

你应该继续做大唐的诗人,谁教你那么突然就走了。

人如浮云,想留也留不住你,愿你随处安居,原谅我造化不够,想唤回你的生命也是徒然,愿你九天之上能够快乐,巧妙地嵌入逝者名、字。

你名闻大唐天下,你的诗篇光耀子孙,连孩童也会吟《长恨歌》,胡人也能唱《琵琶行》。

你的功德和声望行人尽知,我会常常想起你来。

注释

(1)缀玉联珠:指写作诗文。

(2)六十年:指白居易一生创作的时间。

(3)浮云不系:指白居易生活漂泊不定。

(4)长恨曲:即白居易所作《长恨歌》。

(5)琵琶篇:即白居易的《琵琶行》。

全文拼音版

diàobái
zhuìliánzhūliùshíniánshuíjiàomíngzuòshīxiān
yúnmíngzàohuàwéitiān
tóngjiěyínchánghènérnéngchàngpiān
wénzhāngmǎnxíngréněrqīngchuàngrán

作者介绍

李忱(810—859),宪宗第十三子,初名怡,封光王。会昌六年(846),立为皇太叔,恭俭好善,虚襟听纳,大中之政,有贞观风。每曲宴,与学士倡和,公卿出镇,多赋诗饯行。重科第,留心贡举。常微行,采舆论,察知选士之得失。在位十三年,谥曰献文。《全唐诗》存其诗六首。

相关推荐

华岳

〔唐代〕王维

西岳出浮云,积翠在太清。

连天疑黛色,百里遥青冥。

白日为之寒,森沉华阴城。

昔闻乾坤闭,造化生巨灵。

右足踏方止,左手推削成。

天地忽开拆,大河注东溟。

遂为西峙岳,雄雄镇秦京。

大君包覆载,至德被群生。

上帝伫昭告,金天思奉迎。

人祇望幸久,何独禅云亭。

谢新恩·秦楼不见吹箫女

〔五代〕李煜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衿香。

琼窗梦醒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移病还园示亲属

〔南北朝〕谢朓

疲策倦人世,敛性就幽蓬。

停琴伫凉月,灭烛听归鸿。

凉薰乘暮晰,秋华临夜空。

叶低知露密,崖断识云重。

折荷葺寒袂,开镜眄衰容。

海暮腾清气,河关秘栖冲。

烟衡时未歇,芝兰去相从。

王戎不取道旁李

〔宋代〕佚名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富人之子

〔宋代〕苏轼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

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

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来。”

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

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小雅·祈父

〔先秦〕诗经

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

祈父,予王之爪士。胡转予于恤,靡所厎止?

祈父,亶不聪。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