邶风·旄丘

〔先秦〕诗经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作品简介

《国风·邶风·旄丘》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主旨,历来有不同说法。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批评卫国君臣不救黎侯的诗,大致是写流亡到卫国的人,请求卫国的统治者来救助,但愿望没有能够实现而非常失望。全诗四章,每章四句。结构明晰,递进有序;艺术手法巧妙,运用铺陈对比,写得情景如画;感情基调优柔敦厚,缠绵凄惋,曲折动人。

创作背景

关于《邶风·旄丘》一诗的背景,历来有多种说法。《毛诗序》及郑笺等以为是黎臣责卫之作;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此篇与《邶风·式微》均是黎臣劝君归国之作;牟应震《毛诗质疑》、高亨《诗经今注》等据《左传》所载史事以为是卫臣或黎臣责晋之作;魏源《诗序集义》完全依循三家诗说,认为是黎庄夫人所作;余冠英《诗经选译》认为此篇是弃妇诗;袁梅《诗经译注》认为是女子思念爱人之作;邓荃《诗经国风译注》、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则认为是兵士登高怀乡之作。现代学者一般认为是一些流亡到卫国的人,请求卫国的统治者来救助,但愿望没能实现,因此写此诗表达他们失望的心情。

翻译注释

翻译

旄丘上的葛藤啊,为何蔓延那么长!卫国诸臣叔伯啊,为何许久不相帮?

为何安处在家中?必定等人一起行。为何等待这么久?其中必定有原因。

身穿狐裘毛茸茸,乘车出行不向东。卫国诸臣叔伯啊,你们不与我心同。

我们卑微又渺小,流离失所无依靠。卫国诸臣叔伯啊,充耳装作不知道。

注释

(1)邶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九首。邶(bèi),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汤阴东南。

(2)旄丘:卫国地名,在澶州临河东(今河南濮阳西南)。一说指前高后低的土山。

(3)葛:多年生藤本植物,蔓生,茎纤维韧长可织布。

(4)诞:通“延”,延长。

(5)节:指葛藤的枝节。

(6)叔兮伯兮:叔、伯,本为兄弟间的排行。此处称高层统治者君臣。

(7)多日:指拖延时日。

(8)处:安居,留居,指安居不动。

(9)与:盟国。一说同“以”,原因。

(10)何其:为什么那样。

(11)以:同“与”。一说作“原因”“缘故”解。

(12)蒙戎:毛篷松貌。此处点出季节,已到冬季。

(13)匪:非。

(14)东:此处作动词,指向东。

(15)靡:没有。

(16)所与:与自己在一起同处的人。

(17)同:同心。

(18)琐:细小。

(19)尾:通“微”,低微,卑下。

(20)流离:转徙离散,飘散流亡。一说鸟名,即枭或黄鹂。

(21)褎:聋。一说多笑貌。

(22)充耳:塞耳。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玉饰,用丝带下垂到耳门旁。

全文拼音版

bèifēng··máoqiū
máoqiūzhīyánzhījiéshūduō
chǔyǒujiǔyǒu
qiúméngróngfěichēdōngshūsuǒtóng
suǒwěiliúzhīshūyòuchōngěr

相关推荐

召南·甘棠

〔先秦〕诗经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召南·小星

〔先秦〕诗经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卫风·竹竿

〔先秦〕诗经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周颂·思文

〔先秦〕诗经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

立我烝民,莫匪尔极。

贻我来牟,帝命率育。

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

齐风·敝笱

〔先秦〕诗经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鱮。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小雅·隰桑

〔先秦〕诗经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小雅·吉日

〔先秦〕诗经

吉日维戊,既伯既祷。田车既好,四牡孔阜。升彼大阜,从其群丑。

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兽之所同,麀鹿麌麌。漆沮之从,天子之所。

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儦儦俟俟,或群或友。悉率左右,以燕天子。

既张我弓,既挟我矢。发彼小豝,殪此大兕。以御宾客,且以酌醴。

桧风·羔裘

〔先秦〕诗经

羔裘逍遥,狐裘以朝。岂不尔思?劳心忉忉。

羔裘翱翔,狐裘在堂。岂不尔思?我心忧伤。

羔裘如膏,日出有曜。岂不尔思?中心是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