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小儿》是北宋诗人李觏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诗人家庭的历史背景,强调了对小儿喜爱的原因;中间两联写诗人本想教孩子自小就从师读书,但又怕念书作文以后,反而因知书识理而害了他的矛盾心理;尾联以构想细节来表现父对爱子的思念之情。全诗语出平常,但其情感真切入微,尤其是尾联,既出感情,又出形象,诚为写父爱的一个典型情景。
寄小儿
两世茕茕各一人,生来且喜富精神。
欲教龆龀从师学,祗恐文章误尔身。
但有犁锄终得饱,莫看纨绮便嫌贫。
不知别后啼多少,苦问家僮说未真。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寄小儿》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在原诗首句下有注云:“予无兄弟,才生此儿,三岁矣。”两世单传,诗人对儿子的喜爱和关心程度很深,此诗当是在诗人远离家门之际,寄托自己对儿子的思念而作。
翻译注释
翻译
我家两代单传就得这个儿孙,喜的是儿子生下就颇活泼聪颖。
想让孩子从小便随师识字习文,又惟恐你学会文章误了前程。
只要能掌犁使锄毕竟得个温饱,千万别羡人家穿绸缎就嫌家贫。
不知别后你在家哭过多少回呵,一遍遍追问家童可总是说不清。
注释
(1)茕茕:形容孤独无依。
(2)富精神:精神旺健。富,一作“事”。
(3)龆龀:童年。
(4)纨绮:有花纹的丝织品,即绫罗绸缎,代指富裕生活。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
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
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寄韩潮州愈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寄唐生
贾谊哭时事,阮籍哭路歧。
唐生今亦哭,异代同其悲。
唐生者何人?五十寒且饥。
不悲口无食,不悲身无衣;
所悲忠与义,悲甚则哭之。
太尉击贼日,尚书叱盗时。
大夫死凶寇,谏议谪蛮夷。
每见如此事,声发涕辄随。
往往闻其风,俗士犹或非。
怜君头半白,其志竟不衰。
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为?
不能发声哭,转作乐府诗。
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
功高虞人箴,痛甚骚人辞。
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未得天子知,甘受时人嗤。
药良气味苦,琴淡音声稀。
不惧权豪怒,亦任亲朋讥。
人竟无奈何,呼作狂男儿。
每逢群动息,或遇云雾披。
但自高声歌,庶几天听卑。
歌哭虽异名,所感则同归。
寄君三十章,与君为哭词。
寄左省杜拾遗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寄洪与权
剑气寒高倚暮空,男儿日月锁心胸。
莫藏牙爪同痴虎,好召风雷起卧龙。
旧说王侯无世种,古尝富贵及耕佣。
须将大道为奇遇,莫踏人间龌龊踪。
寄陈伯玑金陵
东风作意吹杨柳,绿到芜城第几桥?
欲折一枝寄相忆,隔江残笛雨萧萧。
寄校书七兄
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余。
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
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
寄行人
桂吐两三枝,兰开四五叶。
是时君不归,春风徒笑妾。
寄生草·闲评
问甚么虚名利,管甚么闲是非。想着他击珊瑚列锦帐石崇势,则不如卸罗襕纳象简张良退,学取他枕清风铺明月陈抟睡。看了那吴山青似越山青,不如今朝醉了明朝醉。
争闲气,使见识,赤壁山正中周郎计,乌江岸枉费重瞳力,马嵬坡空洒明皇泪。前人勋业后人看,不如今朝醉了明朝醉。
寄酬李博士永宁主簿叔厅见待
解鞍先几日,款曲见新诗。
定向公堂醉,遥怜独去时。
叶沾寒雨落,钟度远山迟。
晨策已云整,当同林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