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西风送来万里之外的家书,问我何时归家?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鸿雁在红叶满山的季节呼唤着同伴南迁,而离人却对着黄花遍地的景色沉醉其中,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却只能籍着秋夜的清凉,但愿做个好梦,能梦回家乡探望亲人。
注释
(1)未:什么时候。
(2)红叶天:秋天。深秋枫叶红遍,霜林如醉。唐·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红叶,枫叶。
(3)黄花地:菊花满地。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西风送来万里之外的家书,问我何时归家?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鸿雁在红叶满山的季节呼唤着同伴南迁,而离人却对着黄花遍地的景色沉醉其中,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却只能籍着秋夜的清凉,但愿做个好梦,能梦回家乡探望亲人。
(1)未:什么时候。
(2)红叶天:秋天。深秋枫叶红遍,霜林如醉。唐·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红叶,枫叶。
(3)黄花地:菊花满地。
《清江引·秋怀》是元代散曲家张可久的一首小令。此曲以秋日思乡为主题,通过西风、雁啼、黄花、芭蕉雨等典型意象,勾勒出一幅萧瑟的秋景图。前两句"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以家书设问,点明羁旅之思;后三句"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通过视听交织的意象群,将客居的孤寂与乡愁融入秋景。全曲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元代文人散曲"雅化"的创作倾向,是张可久散曲中的代表作之一。
《清江引·秋怀》此小令为作者秋风中接到远自万里之外寄来的家信时,内心流露出的真情实感,具体作年不详。
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去。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
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夕阳山外山,春水渡傍渡,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梨花小窗人病酒。
弃微名去来心快哉,一笑白云外。
知音三五人,痛饮何妨碍?醉袍袖舞嫌天地窄。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星斗满天人睡也。
长门柳丝千万结,风起花如雪。离别复离别,攀折更攀折,苦无多旧时枝叶也。
长门柳丝千万缕,总是伤心树。行人折嫩条,燕子衔轻絮,都不由凤城春作主。
秋深最好是枫树叶,染透猩猩血。
风酿楚天秋,霜浸吴江月。明日落红多去也。
剔秃圞一轮天外月,拜了低低说:是必常团圆,休着些儿缺,愿天下有情底都似你者。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春光荏苒如梦蝶,春去繁华歇。风雨两无情,庭院三更夜,明日落红多去也。
后园中姐儿十六七,见一双胡蝶戏。香肩靠粉墙,玉指弹珠泪。唤丫鬟赶开他别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