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其五

〔清代〕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作品简介

《己亥杂诗·其五》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以"落红化泥"的意象完成精神涅槃。前两句"浩荡离愁"写辞官南归的怅惘,"吟鞭东指"显孤身上路的决绝;后两句以凋落花瓣自喻,突破传统伤春情怀,创造性地赋予"零落成泥"以新生意义。全诗在28字中完成从消沉到奋起的情绪转折,将个人际遇升华为历史担当,其"牺牲自我滋养未来"的哲学意境,成为中国近代思想觉醒的文学先声。

创作背景

《己亥杂诗·其五》此诗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龚自珍辞官南归途中,属大型组诗《己亥杂诗》第五首。时值鸦片战争前夕,47岁的龚自珍因主张改革遭排挤,愤然离京。诗中"白日斜"既写实景又喻王朝衰颓,"春泥护花"的宣言,实为对林则徐等改革者的精神声援。作品诞生于中国近代史转折点,其"自我献祭"的革新意识,预示了旧知识分子向近代启蒙者的转型。

翻译注释

翻译

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是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注释

(1)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2)吟鞭:诗人的马鞭。

(3)东指:东方故里。

(4)天涯:指离别京都的距离。

(5)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6)花:比喻国家。

全文拼音版

hàishī··
hàodàngchóubáixiéyínbiāndōngzhǐtiān
luòhóngshìqínghuàzuòchūngènghuā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先驱。其诗文瑰丽奇肆,充满批判精神与变革意识,代表作《己亥杂诗》等揭露社会腐朽,呼吁改革。他主张"更法""改图",开近代启蒙思想先河,对晚清维新运动及后世影响深远。

相关推荐

黄鹤楼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晚春

〔唐代〕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代〕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野望

〔唐代〕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龟虽寿

〔两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代〕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