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带箭》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主要写节度使张建封出猎时弯弓巧射野雉的场面。全诗十句,虽篇幅短小而写来富有变化,除“雉惊弓满劲箭加”一句正面描写射雉以外,其他均从不同角度的侧面烘托,巧妙地暗示将军的射技,体现了作者善于捕捉艺术形象来描述客观事物的艺术手法,历来被学者当作研究韩诗的范例。
雉带箭
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
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地形渐窄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
冲人决起百余尺,红翎白镞随倾斜。
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雉带箭》此诗作于徐州。原题下有注:“此愈佐张仆射于徐从猎而作也。”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韩愈在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张建封幕中。是年秋,被辟为节度推官。此诗写他随从张建封射猎的情景。
翻译注释
翻译
原野上火光冲天 ,火势盛大,野雉被猎火驱出草木丛,一见猎鹰,又吓得急忙躲藏起来。
将军想当众表演自己的神功巧技,故而骑马盘旋不进,拉满劲弓,却并不轻易发箭。
野雉受惊而飞,蓄满待发的弓箭也同时射出,野雉应声而中。
那只受伤的野雉带着箭冲着人高高地飞起,一番挣扎之后精疲力尽,染血的羽毛和雪亮的箭镞随着倾斜而下。
将军仰天大笑,把射中的有着五色羽毛的野雉挂在马前,随行军吏都来向他祝贺。
注释
(1)雉:野鸡,雄者羽毛艳丽。
(2)带箭:中箭。
(3)原:高地。
(4)火:猎火,用以驱赶鸟兽。
(5)兀兀:安静的样子。
(6)鹰:猎鹰。
(7)出复没:一露即藏。一作“伏欲没”。
(8)将军:指张建封。
(9)巧:巧技,绝技。
(10)伏人:使人佩服。
(11)盘马:勒住马盘旋不进。
(12)弯弓:拉满弓。
(13)地形渐窄:猎者和野雉的距离渐渐接近。一说野雉的藏身之地越来越窄。
(14)劲箭加:用强有力的箭射去。
(15)冲人决起:迎着人猛地向上冲。
(16)红翎:红色的箭羽,在箭的尾部。
(17)白镞:银亮的箭头。
(18)随倾斜:随着野雉下坠而倾斜。箭贯透雉身,故可见红翎白镞。
(19)军吏:泛指张建封的部署。
(20)五色:指雉的彩色羽毛。
(21)离披:斑驳分散的样子。
(22)堕:坠下。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韩愈的诗
相关推荐
行香子·树绕村庄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莺啼序·重过金陵
金陵故都最好,有朱楼迢递。嗟倦客又此凭高,槛外已少佳致。更落尽梨花,飞尽杨花,春也成憔悴。问青山、三国英雄,六朝奇伟?
麦甸葵丘,荒台败垒,鹿豕衔枯荠。正潮打孤城,寂寞斜阳影里。听楼头、哀笳怨角,未把酒、愁心先醉。渐夜深、月满秦淮,烟笼寒水。
凄凄惨惨,冷冷清清,灯火渡头市。慨商女、不知兴废,隔江犹唱庭花,余音亹亹。伤心千古,泪痕如洗。乌衣巷口青芜路,认依稀、王谢旧邻里。临春结绮,可怜红粉成灰,萧索白杨风起。
因思畴昔,铁索千寻,谩沉江底。挥羽扇,障西尘,便好角巾私第。清谈到底成何事?回首新亭,风景今如此。楚囚对泣何时已,叹人间今古真儿戏。东风岁岁还来,吹入钟山,几重苍翠。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点绛唇·采药归来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
水仙子·红指甲
落花飞上笋牙尖,宫叶犹将冰箸粘,抵牙关越显得樱唇艳。
怕伤春不卷帘,捧菱花香印妆奁。雪藕丝霞十缕,镂枣斑血半点,掐刘郎春在纤纤。
菩萨蛮·凤凰相对盘金缕
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栏外垂丝柳。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
赠从弟冽
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
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
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
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
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
逢君发花萼,若与青云齐。
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
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
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
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
羌戎事未息,君子悲涂泥。
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珪。
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
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
朝天子·志感
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越聪明越运蹇。志高如鲁连,德过如闵骞,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
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老天不肯辨清浊,好和歹没条道。善的人欺,贫的人笑,读书人都累倒。立身则小学,修身则大学,智和能都不及鸭青钞。
侍宴咏石榴
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
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