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公薨后赠杜二十七胜李十七潘二君并与愚同出故尚书安平公门下》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二句谓诗人与杜胜、李潘二人因曾同在令狐楚、崔戎麾下谋事而结成了友谊,然令狐楚与崔戎相继逝世,因此三人无所依傍:此为死别之苦;后二句以在京送别口吻写自己与友人的分别,自此以后相聚时少,各奔东西:此为生离之悲。全诗格调凄恻辗转,余味悠长。
彭城公薨后赠杜二十七胜李十七潘二君并与愚同出故尚书安平公门下
梁山兖水约从公,两地参差一旦空。
谢墅庾村相吊后,自今岐路各西东。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彭城公薨后赠杜二十七胜李十七潘二君并与愚同出故尚书安平公门下》此诗当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应系诗人归京之后,即将赴泾原辟时所作。令狐楚在开成二年(837)十一月卒之前,曾召李商隐赴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为其草遗表。此诗作于开成二年十二月之后。
翻译注释
翻译
我们相邀同往而从事幕府之公事,在梁州、衮州两州都遇上了幕府长官亡故,骤然失去了依托,不如人意。
在令狐楚、崔戎的宅第相继哀悼后,今后的道路多歧路,我与你们将各奔东西。
注释
(1)彭城公:指令狐楚。封彭阳郡开国公,开成二年(837)十一月卒于山南西道节度使任。
(2)薨:原称诸侯之死,后世也称有封爵的大官之死。
(3)杜二十七胜:宰相杜黄裳之子,宝历初登进士第。
(4)李十七潘:李汉弟,山南东道节度使李承之子。
(5)故尚书安平公:指崔戎,出博陵安平崔氏大房,封安平县公,卒赠礼部尚书。大和八年崔戎任兖海观察使时,曾分别奏杜胜、李潘及李商隐充判官、支使、掌书记,杜、李二人后又入山南西道令狐楚幕。
(6)梁山:指山南西道。《新唐书·地理志》:“汉中郡,属山南西道,本梁州汉川郡,天宝元年(742)改汉中。”
(7)兖水:指兖州。
(8)约从公:相约而从事幕府。
(9)两地参差:指在兖、梁两地,均遇府主亡故、幕僚星散的分离情事。差池,朱本作“参差”,非。
(10)谢墅庾村相吊后:《晋书·谢安传》载安于土山营建别墅,楼馆林竹甚盛,并曾与谢玄围棋赌墅。“谢墅”本此。指崔戎第宅。《晋书·庾亮传》载,亮在武昌,“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共登南楼,亮至,将起避之。亮曰:‘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便据胡床,与浩等谈咏竟坐”。纪昀谓“村”系“楼”之误。
(11)自今岐路更西东:谢朓《拜中军记室辞隋王戕》:“岐路西东,或以呜唈。”更,一作“各”。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商隐的诗
相关推荐
青玉案·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
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第四阳关云不度。山胡新啭,子规言语,正在人愁处。
忧能损性休朝暮,忆我当年醉时句。渡水穿云心已许。暮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
易水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汴河曲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渡扬子江
桂楫中流望,空波两岸明。
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
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
梓州罢吟寄同舍
不拣花朝与雪朝,五年从事霍嫖姚。
君缘接座交珠履,我为分行近翠翘。
楚雨含情皆有托,漳滨卧病竟无憀。
长吟远下燕台去,惟有衣香染未销。
临江仙·离果州作
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
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水流云散各西东。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元宵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江城子·髻鬟狼藉黛眉长
髻鬟狼藉黛眉长,出兰房,别檀郎。角声呜咽,星斗渐微茫。露冷月残人未起,留不住,泪千行。
逃难
五十头白翁,南北逃世难。
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
已衰病方入,四海一涂炭。
乾坤万里内,莫见容身畔。
妻孥复随我,回首共悲欢。
故国莽丘墟,邻里各分散。
归路从此迷,涕尽湘江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