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堂五首·其五

〔宋代〕苏轼

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

客来梦觉知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

作品简介

《南堂五首·其五》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闲适幽静的日常生活场景入笔,通过“扫地焚香”“簟纹如水”等细腻描写,勾勒出超然物外的隐逸之趣。后两句以“客来梦觉”的迷离与“浪接天”的壮阔形成对比,将现实与梦境交融,在虚实相生中传递出诗人豁达通透的心境。全诗语言清丽空灵,意境悠远,展现了苏轼在贬谪期间随遇而安、于自然中寻得精神自由的哲思。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元丰六年(1083年)南堂新葺之时。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苏轼到达黄州贬所,先寓居定惠院,后迁居距离大江八十步的临皋亭(驿)。元丰六年五月,在友人的大力支持下,在临皋亭的南畔筑三间屋,苏轼名之曰南堂,完成后即景抒怀,作此组诗。

翻译注释

翻译

在南堂焚香扫地而昼寝,睡在细密的竹席上,帐子又非常轻柔。

睡梦中醒来,不知身在何方,但见西窗外水天相接,烟波浩渺。

注释

(1)焚香:一作“烧香”。

(2)簟:竹席。

全文拼音版

nántángshǒu··
sǎofénxiāngmiándiànwénshuǐzhàngyān
láimèngjuézhīchùguà西chuānglàngjiētiān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大安二年夏四月大将军出祖王羊二公于城南堂皇被命作此诗

〔魏晋〕陆云

时文唯晋,天祚有祥。

圣宰作弼,受言既臧。

有赫斯庸,勋格昊苍。

景物台晖,栋隆玉堂。

惟帝思庸,大兴光迪。

圣敬远跻,神道玄邈。

思媚三灵,诞膺天笃。

嘉命既辱,王人言告。

翼翼王人,言告惟慕。

公舆驾言,乃眷斯顾。

华旂飞藻,鸣鸾振路。

騑騑驷牡,嘘天载步。

我有高夏,如云斯荟。

雕轩戾止,薄言嘉会。

问谁在宴,惟俊惟乂。

丰俎殷荐,献酬交泰。

攸攸昊天,南正兴言。

朱明有晔,万叶翠繁。

昌云垂天,凯风熙颜。

王臣在此,贻宴于欢。

悬象西颓,虞渊纳景。

嘉乐未晞,严驾已整。

行矣征人,身乖路永。

飞骖顾怀,华蝉引领。

遗思北京,结辔台省。

南堂

〔宋代〕许月卿

南堂有客䅤秋旻,面面轩窗纳晓云。

云入书檠无俗气,月来吟几有清芬。

岂无绿竹诗淇澳,亦有苍苔书篆文。

阁上桂枝宜努力,难兄难弟总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