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十二曲·虚花悟

〔清代〕曹雪芹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作品简介

《虚花悟》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创作的一首曲子,出自《红楼梦》第五回。此曲是写贾惜春从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透了人世间的荣华富贵,意识到自己的悲剧未来。这首曲子通过运用各种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来描写她对人生的冷淡和对现实的逃避。全曲极力铺张渲染,营造了浓重的悲伤气氛,曲调哀怨。

创作背景

曹雪芹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红楼梦十二支曲》和《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写在了“贾宝玉神游大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这一回,这两组结构完整的组诗是“金陵十二钗”形象塑造的提纲。小说这一回,主要借由警幻仙子揭露金陵十二钗的命运,《红楼梦十二支曲》和《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对一些重要的女性悲剧人物的性格、命运和贾府的最后破败,都概括地作了预示。《红楼梦十二支曲》是《红楼梦》的点睛之笔。而《虚花悟》是揭露贾惜春命运的一支曲子。

惜春在贾氏四姐妹中最小,当她长大懂事的时候,贾府已经日趋衰败。 她从三个姐姐的遭遇上更深地感受着家族的没落。现实的不可恋,她找不到出路,只得看破“红尘”,选择“独卧青灯古佛旁”的逃避现实的道路。

翻译注释

翻译

已经把三春的艳丽美景看破,即便是桃红柳绿结果又如何?要把那大好的春光毁灭,寻觅那清净淡泊养性修真的生活。

说什么,天上的碧桃长得美丽茂盛,云中的红杏开得鲜艳繁多。到头来,谁又能把肃杀寒秋捱得过?

只见那,白杨树的坟冢有人在哭泣,青枫林的墓地鬼魂在悲歌。更加上,枯草连着天边把坟墓全遮掩。这真是,昨儿贫今日富令人劳累奔波,春花开秋花谢使人空受折磨。

象这样,生死的劫数谁能够避开藏躲?听说是,西方有宝树叫婆娑,树上结着长生仙果。

注释

(1)将那三春看破:语带双关,字面上说看到春光短促。实际是说惜春的三个姐姐(元春、迎春探春)都好景不长,使惜春感到人生幻灭。

(2)桃红柳绿待如何:桃红柳绿:喻荣华富贵。待如何:结果怎么样呢?

(3)韶华:大好春光,美妙年华。这里比喻所谓青春时期,寓意惜春少年看破红尘出家。

(4)天和:即所谓元气。

(5)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天上夭桃、云中杏蕊」比喻富贵荣华。

(6)到头来,谁把秋捱过:说桃杏虽盛,但等不到秋天而早已落尽。以草木摇落而变衰的秋季来象征人世间不可避免的衰败。从其他线索看,原稿写贾府之败时在秋天,因此,这一句含义双关。

(7)则看:只见。

(8)白杨村:古人在墓地多种白杨,后来常用白杨暗喻坟冢所在。《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9)青枫林:李白遭流放,杜甫疑其已死,作《梦李白》诗说:“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这里青枫林是借用,意同“白杨村”。

(10)的是:真是。

(11)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西方”二句喻指皈依佛教,求得超度,修成正果。果:又是佛家语,指修行有成果。这里,作者是捏合传说以取喻,暗示惜春终于逃避现实,出家为尼。

全文拼音版

hónglóumèngshíèr··huā
jiāngsānchūnkàntáohóngliǔ绿dàizhèsháohuámièqīngdàntiān
shuōshénmetiānshàngyāotáoshèngyúnzhōngxìngruǐduōdàotóuláishuíqiūáiguò
kànbáiyángcūnrényànqīngfēnglínxiàguǐyínógèngjiānzheliántiānshuāicǎozhēfénzhèdeshìzuópínjīnrénláochūnróngqiūxièhuāzhé
shìzhèbānshēngguānjiéshuínéngduǒwénshuōdào西fāngbǎoshùhuànsuōshàngjiézhezhǎngshēngguǒ

作者介绍

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伟大的小说家,祖籍辽阳,生于南京。出身显赫的江宁织造曹家,幼年经历家族衰败,晚年贫居北京西郊。以毕生心血创作《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衰,展现封建社会的广阔画卷,塑造了宝玉、黛玉等经典形象。作品“字字看来皆是血”,融诗、词、曲、赋于一体,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曹雪芹的诗

相关推荐

青玉案·姑苏台上乌啼曙

〔近代〕王国维

姑苏台上乌啼曙,剩霸业,今如许。醉后不堪仍吊古。月中杨柳,水边楼阁,犹自教歌舞。

野花开遍真娘墓,绝代红颜委朝露。算是人生赢得处。千秋诗料,一抔黄土,十里寒螿语。

塞上曲

〔唐代〕李白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

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

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

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经火山

〔唐代〕岑参

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

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

不知阴阳炭,何独烧此中?

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

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工!

代夜坐吟

〔南北朝〕鲍照

冬夜沉沉夜坐吟,含声未发已知心。

霜入幕,风度林;寒灯灭,朱颜寻。

体君歌,逐君音;不贵声,贵意深。

木兰花慢·太湖纵眺

〔清代〕洪亮吉

眼中何所有?三万顷,太湖宽。纵蛟虎纵横,龙鱼出没,也把纶竿。龙威丈人何在?约空中同凭玉阑干。薄醉正愁消渴,洞庭山桔都酸。

更残,黑雾杳漫漫,激电闪流丸。有上界神仙,乘风来往,问我平安。思量要栽黄竹,只平铺海水几时干?归路欲寻铁瓮,望中陡落银盘。

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宋代〕吴文英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馀。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