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鼎歌

〔唐代〕武则天

羲农首出,轩昊膺期。

唐虞继踵,汤禹乘时。

天下光宅,海内雍熙。

上玄降鉴,方建隆基。

作品简介

《曳鼎歌》是唐代武则天创作的一首四言颂体诗。此诗以华夏上古圣王传承为脉络,歌颂伏羲、神农、黄帝、少昊、唐尧、虞舜、商汤、夏禹等帝王应天承运的功绩,强调天命所归、政通人和的治世理想。尾联“上玄降鉴,方建隆基”暗喻武周政权顺天应人,奠定盛世基业。全诗语言庄重古雅,融合儒家仁政思想与天命观,是武则天宣扬政治合法性的典型代表作品。

创作背景

《曳鼎歌》此诗作于武则天称帝期间(约公元695年前后),为其铸造九州鼎时所作。据《资治通鉴》载,武则天铸九鼎成,亲撰《曳鼎歌》,命乐师演唱于庆典。诗中通过追溯圣王谱系,将武周政权纳入华夏正统传承,以“隆基”二字暗合当时年号(天授、如意年间),既宣扬君权神授,亦寄托缔造盛世的雄心,具有鲜明的政治仪式功能。

翻译注释

翻译

伏羲和神农氏首先出现,开启了人类文明,轩辕黄帝和昊天上帝顺应天命而兴起。

唐尧和虞舜接着治理天下,继承和发展了文明,商汤和大禹又乘着时势崛起。

天下因此变得光明安稳,四海之内和谐繁荣。

上天神明鉴察着这一切,于是奠定了李家王朝的隆盛基业。

注释

(1)羲农:伏羲氏和神农氏的并称。

(2)轩昊:轩辕、少昊的并称。

(3)乘时:乘机,趁势。

(4)雍熙:和乐昇平。

(5)上玄:上天。

全文拼音版

dǐng
nóngshǒuchūxuānhàoyīng
tángzhǒngtāngchéngshí
tiānxiàguāngzháihǎinèiyōng
shàngxuánjiàngjiànfāngjiànlóng

作者介绍

武则天(624—705) ,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的女皇帝。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原为唐太宗才人,后为高宗皇后,尊号“天后”。高宗驾崩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执政期间,打击门阀、发展科举、重视农业,颇有政绩。晚年还政于唐。谥号“则天顺圣皇后”。

相关推荐

踏莎行·小径红稀

〔宋代〕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满庭芳·小阁藏春

〔宋代〕李清照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八声甘州·直青山缺处是孤城

〔近代〕王国维

直青山缺处是孤城,倒悬浸明湖。森千帆影里,参差宫阙,风展旌旟。向晚棹声渐急,萧瑟杂菰蒲。列炬严城去,灯火千衢。

不道繁华如许,又万家爆竹,隔院笙竽。叹沉沉人海,不与慰羁孤。剩终朝襟裾相对,纵委蛇,人已厌狂疏。呼灯且觅朱家去,痛饮屠苏。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宋代〕辛弃疾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蜀葵花歌

〔唐代〕岑参

昨日一花开,今日一花开。

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

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埽。

人生不得长少年,莫惜床头沽酒钱。

请君有钱向酒家,君不见,蜀葵花。

买陂塘·登白纻山

〔清代〕黄景仁

冷清清、荒台败瓦,日斜来吊宣武。如云宾从当年事,对面青山歌舞。飞盖举。下拥著、猬须石眼人如虎。南州雄据。笑作贼匆匆,更何情绪,来顾曲中误。

休相笑,尚解登山作赋。此儿还有佳处。一时裙屐原潇洒,谁料转头黄土。江月苦。把一片歌声,悄悄沉将去。雄心认取。听漠漠苍林,非丝非竹,打起佛楼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