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风丝袅

〔清代〕纳兰性德

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一镜湿云青未了,雨晴春草草。

梦里轻螺谁扫,帘外落花红小。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

作品简介

《谒金门·风丝袅 》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阕写景,写出春日的景物,下阕写心,抒发思念之情,以乐景写哀情,用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来抒发伤情,显露出了词人心中的苦涩、孤寂。全词感觉细腻敏锐,意境闲雅,画面幽美。

创作背景

《谒金门·风丝袅 》这首诗选自《饮水词》,是纳兰性德的早期作品。康熙十五年,纳兰性德殿试之前,纳兰性德为了考取功名,主要学习儒家经典,研习《四书》、《五经》及八股文写作,同时亦潜心于诗词的创作,这首词便创作于这个时期。

翻译注释

翻译

柔风细细,水面上映出一望无际的云朵。雨过天晴,然而这春色反而令人增添愁怨。

梦中曾与伊人相守,轻轻地为你描画眉毛。梦醒则唯见帘外落花,这一怀愁绪该向何处排解呢?

注释

(1)风丝:风中的柳树枝条。

(2)袅:随风摆动的样子。

(3)浸:浸染。

(4)青未了:青色一望无际。

(5)草草:匆促之意,劳心烦恼。

(6)轻螺谁扫:描画眉毛。螺:螺黛,古代女子画眉之墨,也叫螺子黛。谁:此为自指。扫:描画。

(7)悄悄:淡淡的忧愁,却又绵绵不断。

(8)寄:寄托。

全文拼音版

jīnmén··fēngniǎo
fēngniǎoshuǐjìntiānqīngxiǎojìng湿shīyúnqīngwèiliǎoqíngchūncǎocǎo
mèngqīngluóshuísǎoliánwàiluòhuāhóngxiǎoshuìláiqíngqiǎoqiǎochóuchùhǎo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著名词人,满洲正黄旗人。其词哀感顽艳,真挚自然,以小令见长,代表作《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等广为传诵。出身显赫(大学士明珠长子),却厌弃权贵,多结交汉族文人。词风近南唐后主,王国维评其“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英年早逝,有《饮水词》传世,为清代词坛巅峰。

纳兰性德的诗

相关推荐

谒金门·凭画槛

〔清代〕厉鹗

凭画槛,雨洗秋浓人淡。隔水残霞明冉冉,小山三四点。

艇子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日日绿盘疏粉艳,西风无处减。

谒金门·留不得

〔五代〕孙光宪

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白纻春衫如雪色,扬州初去日。

轻别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疾。却羡彩鸳三十六,孤鸾还一只。

谒金门·吟望直

〔宋代〕赵淇

吟望直,春在阑干咫尺。山插玉壶花倒立,雪明天混碧。

晓露丝丝琼滴,虚揭一帘云湿。犹有残梅黄半壁,香随 流水急。

谒金门·愁脉脉

〔宋代〕陈克

愁脉脉,目断江南江北。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

细草孤云斜日,一向弄晴天色。帘外落花飞不得,东风无气力。

谒金门·秋兴

〔宋代〕苏轼

秋池阁,风傍晓庭帘幕。霜叶未衰吹未落,半惊鸦喜鹊。

自笑浮名情薄,似与世人疏略。一片懒心双懒脚,好教闲处著。

谒金门·春雨足

〔唐代〕韦庄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谒金门·秋感

〔宋代〕苏轼

今夜雨,断送一年残暑。坐听潮声来别浦,月明何处去。

孤负金尊绿醑,来岁今宵圆否?酒醒梦回愁几许,夜阑还独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