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弟缙后登青龙寺望蓝田山

〔唐代〕王维

陌上新离别,苍茫四郊晦。

登高不见君,故山复云外。

远树蔽行人,长天隐秋塞。

心悲宦游子,何处飞征盖。

作品简介

《别弟缙后登青龙寺望蓝田山》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为回顾,写陌上别离,苍茫一片,皆晦暗的色调;颔联则写登高极目而望,行者早已不见渺渺新别之情,与云山俱远;颈联就阔远处极力写去,侧面写两人之间山阻水隔,之后极难相见;尾联写诗人对其弟王缙的殷殷关切和依依惜别之情。全诗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惆怅,体现出了诗人与其弟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寓情于景,意境高远,怨尤不露,别具一格。

创作背景

《别弟缙后登青龙寺望蓝田山》此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此年秋天,王维之弟王缙出任蜀州刺史。而其弟外放,也许与王维陷贼之事还有些关联。王维兄弟感情极好,自小就带其弟游宦京都。王维陷贼,“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参见《旧唐书》)。故此诗从别后登高远望写其离别愁绪。

翻译注释

翻译

大路上我和你刚刚分手,天地苍茫四周一片昏暗。

登高也看不见你的身影,蓝田山更远在云外天边。

远方的树木挡住了视线,长天隐没在秋天的平原。

我为宦游的人感到悲伤,你登车远行将去往哪边?

注释

(1)缙:王缙,王维胞弟,工诗文。历仕朝廷要职。曾为官出塞,王维作诗送别。

(2)青龙寺:寺名,在长安南门之东,张礼《游城南纪》:“青龙寺北枕高原,前对南山,为登眺之绝胜。”

(3)蓝田山:诗人隐居之处。在陕西蓝田县东。

(4)陌上:田间小路。古代的田间小路,南北方向叫做“阡”,东西走向的田间小路叫做“陌”。

(5)离别:有版本作“别离”。

(6)苍茫:形容辽阔无边。

(7)晦:谓天色昏暗。

(8)君:指王缙。

(9)故山:即诗题中之“蓝田山”,因兄弟二人曾在此隐居过,故称“故山”。

(10)树:蜀刻本、活字本作“木”。

(11)隐:隐没。

(12)秋塞:秋天的关塞,指王缙要去之所。

(13)宦游子:离家在外做官的人,指王缙。

(14)飞:奔驰。

(15)征:远行。

(16)盖:车上的伞盖,借指车。

全文拼音版

biéjìnhòudēngqīnglóngwànglántiánshān
shàngxīnbiécāngmángjiāohuì
dēnggāojiànjūnshānyúnwài
yuǎnshùxíngrénzhǎngtiānyǐnqiūsāi
xīnbēihuànyóuzichùfēizhēnggài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盛唐著名诗人、画家,被誉为“诗佛”。祖籍山西祁县,生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其诗以山水田园见长,清新空灵,融禅意于自然,如《山居秋暝》《鹿柴》等。精通音律,擅画水墨,开创“文人画”传统,苏轼赞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官至尚书右丞,晚年隐居辋川,半官半隐,将诗、画、禅融为一体,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维的诗

相关推荐

别黄徐州

〔宋代〕陈师道

姓名曾落荐书中,刻画无盐自不工。

一日虚声满天下,十年从事得途穷。

白头未觉功名晚,青眼常蒙今昔同。

衰疾又为今日别,数行老泪洒西风。

别严士元

〔唐代〕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别元九后咏所怀

〔唐代〕白居易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别友狱中

〔明代〕王守仁

居常念朋旧,簿领成阔绝。

嗟我二三友,胡然此簪盍。

累累囹圄间,讲诵未能辍。

桎梏敢忘罪?至道良足悦。

所恨精诚眇,尚口徒自蹶。

天王本明圣,旋已但中热。

行藏未可期,明当与君别。

愿言无诡随,努力从前哲。

别范安成

〔南北朝〕沈约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别鲁颂

〔唐代〕李白

谁道泰山高,下却鲁连节。

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舌。

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

夫子还倜傥,攻文继前烈。

错落石上松,无为秋霜折。

赠言镂宝刀,千岁庶不灭。

别诗二首·其二

〔南北朝〕范云

孤烟起新丰,候雁出云中。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别君河初满,思君月屡空。

折桂衡山北,摘兰沅水东。

兰摘心焉寄,桂折意谁通。

别诸生

〔明代〕王守仁

绵绵圣学已千年,两字良知是口传。

欲识浑沦无斧凿,须从规矩出方圆。

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

握手临歧更可语?慇勤莫愧别离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