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馆》是北宋诗人余靖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山野驿馆的秋暮景色,并暗含隐逸情怀。首联“野馆萧条晚”点明时间地点,营造孤寂氛围;颔联“树藏秋色老”以拟人手法写秋意深沉,而“禽带夕阳归”则动静相生,展现自然之趣。颈联“远岫穿云翠”转写远景,山色与畲田构成色彩明丽的画面。尾联“渊明谁送酒”化用陶渊明重阳无酒的典故,以残菊纷飞收束全诗,在闲适淡远中透露出淡淡的羁旅之愁。全诗语言简净,对仗工稳,体现了宋诗理趣与唐诗韵味的融合。
山馆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穿云翠,畬田得雨肥。
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山馆》此诗是诗人晚年深秋寓居山野客馆中,面对大自然景物时,颇带孤独惆怅之情有感而作。
翻译注释
翻译
野外的客舍傍晚时更加冷清,我面对竹门站在窗前向远处观望。
树木萧瑟蕴藏着深秋的景色,家禽在夕阳西下时纷纷归巢。
远处的山峰从云中穿出更显葱翠,烧过草木的田野雨后更加肥沃。
陶渊明隐居在田国谁送米美酒?我却只有那绕墙的残菊陪伴左右。
注释
(1)野馆:即山馆。
(2)凭轩:依凭着栏杆,犹言倚窗。轩:堂前的栏杆。
(3)竹扉:以竹编成的门扇。扉:门扇。
(4)远岫:远处的山峦。岫:峰峦。
(5)畲田:焚烧草木,以灰肥田。畲:火种之田地。
(6)渊明:即陶潜(365—427年),东晋诗人。归隐之后,写了大量的田园诗,描写山水田园之美,歌唱农业生产劳动,并表现了对士族社会的憎恶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一扫西晋以来的绮靡诗风,为唐代以后历代诗人所师法。陶潜性好酒,爱菊。其《饮洒》诗有“采菊东篱下”之语。《艺文类聚·草部》引续晋阳秋》“陶潜无酒,坐宅边菊丛中,采摘盈把。望见王弘遣送酒,即便就酌。
全文拼音版
相关推荐
山居
柳竹藏花坞,茅茨接草池。
开门惊燕子,汲水得鱼儿。
地僻春犹静,人闲日更迟。
山禽啼忽住,飞起又相随。
山行即事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山村五绝·其三
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
岂是闻韵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山居示灵澈上人
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看茗归。
乍削柳枝聊代札,时窥云影学裁衣。
身闲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
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无机。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诗二首·其一
居山四望阻,风云竟朝夕。
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
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
兰庭动幽气,竹室生虚白。
落花入户飞,细草当阶积。
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
日落山之幽,临风望羽客。
山坡陀行
山坡陀兮下属江,势崖绝兮游波所荡如颓墙。
松茀律兮百尺旁,拔此惊葛之。
上不见日兮下可依,吾曳杖兮吾僮亦吾之书随。
藐余望兮水中汦,颀然而长者黄冠而羽衣。
澣颐坦腹盘石箕坐兮,山亦有趾安不危,四无人兮可忘饥。
仙人偓佺自言其居瑶之圃,一日一夜飞相往来不可数。
使其开口言兮,岂惟河汉无极惊余心。
默不言兮,蹇昭氏之不鼓琴。
憺将山河与日月长在,若有人兮,梦中仇池我归路。
此非小有兮,噫乎何以乐此而不去。
昔余游于葛天兮,身非陶氏犹与偕。
乘渺茫良未果兮,仆夫悲余马怀。
聊逍遥兮容与,晞余发兮兰之渚。
余论世兮千载一人犹并时,余行诘曲兮欲知余者稀。
峨峨洋洋余方乐兮,譬余系舟於水,鱼潜鸟举亦不知。
何必每念辄得,应余若响,坐有如此兮人子期。
山坡羊·寄兴
鹏抟九万,腰缠十万,扬州鹤背骑来惯。事间关,景阑珊,黄金不富英雄汉。一片世情天地间。白,也是眼;青,也是眼。
山坡羊·侍牧庵先生西湖夜饮
微风不定,幽香成径,红云十里波千顷。绮罗馨,管弦清,兰舟直入空明镜。碧天夜凉秋月冷。天,湖外影;湖,天上景。
山居杂诗六首·其一
瘦竹藤斜挂,丛花草乱生。
林高风有态,苔滑水无声。
山村
雨过山村六月凉,田田流水稻花香。
松边一石平如榻,坐听风蝉送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