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唐代〕宋之问

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

舟凌石鲸度,槎拂斗牛回。

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

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沉灰。

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

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作品简介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一首应制诗,为奉和唐中宗晦日(农历月末)游幸昆明池而作。全诗以皇家游宴为背景,融合神话典故与历史喻指,展现盛世气象:前四句写昆明池上帐殿宏开、舟槎凌波的壮丽场景(“石鲸”为池中石刻,“斗牛”借星宿喻行舟之高);中四句扣合晦日时令(“蓂全落”指月末无月),暗用“劫灰”典(《高僧传》载昆明池底灰为劫火所遗),显时空之悠远;后四句以周文王镐京宴饮、汉武帝汾河作歌喻当朝之乐,结句“夜珠”典出《搜神记》(鲸鱼目化明珠),寄寓盛世不衰之颂。诗作对仗精工,用典绵密,虽为应制而作,却见巧思,是初唐宫廷诗的典范。

翻译注释

翻译

春天参加了灵池上的宴会,池边设置了帐殿。

船划过了石鲸,好像从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回来。

这个节日是正月三十日,春气还没有到来,只是暗暗地催杨柳发芽。

像北海那样茫茫无涯的水中,正好看落日的景色;看到池底的黑泥,便想到这是劫火烧馀的残灰。

周武王在镐京与群臣宴饮,乘船泛游于汾水之上,写下《秋风辞》。

不怕三十夜没有月亮,自然会有报恩的夜光珠进来的。

注释

(1)灵池:指昆明池。

(2)沧波:指昆明池。

(3)槎:船。

(4)晦:农历每月的末一天。

(5)溟:海。

(6)镐:镐京,西周都城。

全文拼音版

fènghuìxìngkūnmíngchíyìngzhì
chūnlíngchíhuìcāngzhàng殿diànkāi
zhōulíngshíjīngchádǒuniúhuí
jiéhuìmíngquánluòchūnchíliǔàncuī
xiàngmíngkànjǐngshāojiébiànchénhuī
hàoyìnzhōuwénfénhàncái
chóumíngyuèjìnyǒuzhūlái

作者介绍

宋之问(656—712),字延清,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唐代诗人。上元二年进士,官至考功员外郎。诗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对律诗定型有重要贡献。其诗多应制奉和之作,风格绮丽精工,尤擅五律,《度大庾岭》《题大庾岭北驿》等作情感真挚。因谄事张易之、太平公主,玄宗即位后被赐死。虽人品遭讥,但诗艺精湛,其律诗创作推动近体诗成熟,为盛唐诗歌繁荣奠定基础。《全唐诗》存其诗三卷。

宋之问的诗

相关推荐

奉酬永叔见赠

〔宋代〕王安石

欲传道义心犹在,强学文章力已穷。

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

抠衣最出诸生后,倒屣尝倾广座中。

只恐虚名因此得,嘉篇为贶岂宜蒙。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唐代〕杜甫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媿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寮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