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唱到阳关第四声》是南宋词人刘仙伦的一首婉约词。此词以离别为主题,上阕写离别时的场景,化用王维《渭城曲》的“阳关”意象,并以“杏花时节雨纷纷”烘托凄迷氛围;下阕写别后相思,春衫虽香却泪痕点点,黄昏时分更添孤寂。全词语言清丽,意境缠绵,通过“山绕孤村,水绕孤村”“马上黄昏,楼上黄昏”的叠句手法,强化了离愁的萦绕不绝,展现了宋代婉约词深婉细腻的风格。
一剪梅·唱到阳关第四声
唱到阳关第四声。香带轻分,罗带轻分。杏花时节雨纷纷,山绕孤村,水绕孤村。
更没心情共酒尊。春衫香满,空有啼痕。一般离思两销魂,马上黄昏,楼上黄昏。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一剪梅·唱到阳关第四声》此词可能作于其游历期间,借男女离别寄托人生漂泊之感。南宋偏安一隅,文人作品中常隐现家国之忧,词中"孤村""黄昏"等意象,或暗含对时局孤寂无望的隐喻。
翻译注释
翻译
唱到《阳关三叠》的第四句时,香袋和罗巾轻轻地被分开。杏花飘落的时节,细雨绵绵不断。远山环绕着孤零零的村庄,流水也环绕着这孤村。
此刻的我,更没有心情与你一同举杯。春衫上依旧残留着香气,但只剩下泪痕斑斑。同样的离愁别绪让两个人都黯然销魂。不论是骑马行走在黄昏的路上,还是独自伫立在楼上的黄昏时分,都是一样的思念与惆怅。
注释
(1)罗带:丝织的衣带。
(2)啼痕:泪痕。
(3)销魂: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哀愁。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刘仙伦的诗
相关推荐
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记得同烧此夜香
记得同烧此夜香,人在回廊,月在回廊。而今独自睚昏黄,行也思量,坐也思量。
锦字都来三两行,千断人肠,万断人肠。雁儿何处是仙乡?来也恓惶,去也恓惶。
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剪梅·宰相巍巍坐庙堂
宰相巍巍坐庙堂,说着经量,便要经量。那个臣僚上一章,头说经量,尾说经量。
轻狂太守在吾邦,闻说经量,星夜经量。山东河北久抛荒,好去经量,胡不经量?
一剪梅·怀旧
十年愁眼泪巴巴。今日思家,明日思家。
一团燕月明窗纱。楼上胡笳,塞上胡笳。
玉人劝我酌流霞。急捻琵琶,缓捻琵琶。
一从别后各天涯。欲寄梅花,莫寄梅花。
一剪梅·袁州解印
陌上行人怪府公。还是诗穷,还是文穷。下车上马太匆匆,来是春风,去是秋风。
阶衔免得带兵农。嬉到昏钟,睡到斋钟。不消提岳与知宫,唤作山翁,唤作溪翁。
一剪梅·襄樊四载弄干戈
襄樊四载弄干戈,不见渔歌,不见樵歌。试问如今事若何?金也消磨,谷也消磨。
柘枝不用舞婆娑,丑也能多,恶也能多!朱门日日买朱娥。军事如何?民事如何?
一剪梅·堆枕乌云堕翠翘
堆枕乌云堕翠翘。午梦惊回,满眼春娇。嬛嬛一袅楚宫腰。那更春来,玉减香消。
柳下朱门傍小桥。几度红窗,误认鸣镳。断肠风月可怜宵。忍使恹恹,两处无聊。
一剪梅·红满苔阶绿满枝
红满苔阶绿满枝。杜宇声声,杜宇声悲。交欢未久又分离。彩凤孤飞,彩凤孤栖。
别后相思是几时。后会难知,后会难期。此情何以表相思。一首情词,一首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