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温柔乡里怪天明

〔清代〕陆求可

温柔乡里怪天明。奈树上、有啼莺。鸳帐莫须惊。交玉臂、怜欢有情。

绿云压枕,海棠春色,同梦又同醒。起听卷帘声。问红日、三竿未曾。

原文翻译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温柔乡里怪天明。奈树上、有啼莺。鸳帐莫须惊。交玉臂、怜欢有情。

沉醉温柔乡中埋怨天亮得太早。无奈那树上的黄莺,又在声声啼鸣。它可别惊扰了绣着鸳鸯的帐幔里安睡的人儿。她正与我玉臂相缠,爱怜着这缠绵的情意。

绿云压枕,海棠春色,同梦又同醒。起听卷帘声。问红日、三竿未曾。

她那乌黑如云的秀发铺在枕畔,面庞如同海棠花般娇艳,带着春天的气息。我们一同入梦,此刻又一同醒来。(她)起身时听到卷起帘子的声响。(不禁慵懒地)问道:那红日,难道还没升到三竿那么高吗?

注释

(1)鸳帐:鸳鸯帐的简称,特指绣有鸳鸯纹样的寝具帷帐。

(2)绿云:这里指女子的秀发。

太常引·温柔乡里怪天明拼音版

tàichángyǐn··wēnróuxiāngguàitiānmíng
wēnróuxiāngguàitiānmíngnàishùshàngyǒuyīngyuānzhàngjīngjiāoliánhuānyǒuqíng
绿yúnzhěnhǎitángchūntóngmèngyòutóngxǐngtīngjuǎnliánshēngwènhóngsān竿gānwèicéng

作品简介

《太常引·温柔乡里怪天明》是清代词人陆求可的一首婉约词。此词以细腻婉转的笔触,描绘了一对恋人春宵苦短、缠绵悱恻的情态。上片“温柔乡里怪天明”开篇点题,以“怪天明”的娇嗔写尽贪恋欢娱之情;“奈树上、有啼莺”以莺啼惊梦制造波澜,而“交玉臂、怜欢有情”更显缱绻。下片“绿云压枕”以浓密黑发与枕具的细节暗示亲密,“海棠春色”既写景又喻人,将人花相映之美写得含蓄风流;结尾“问红日、三竿未曾”以对话作结,余韵悠长。全词艳而不俗,细腻传神,深得婉约词派精髓。

创作背景

《太常引·温柔乡里怪天明》此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是清代婉约词风复兴背景下的产物。陆求可生活于清初顺治、康熙年间,其时词坛延续明末余绪,婉约词风重新盛行。这首词以“温柔乡”典故(出自汉代伶玄《飞燕外传》)为底色,通过对春宵闺情的精致描绘,反映了清初文人词追求雅致婉媚的审美倾向。词中“海棠春色”等意象既继承花间传统,又带有明清闺阁词的细腻特征,展现了在礼教严苛的背景下,文人通过诗词艺术对情感世界的委婉表达。

作者介绍

陆求可(1617—1679),字咸一,号密庵,江南淮安(今属江苏)人。顺治十二年进士,官至福建布政使。他为官有政声,且博学工文,对《易经》有深入研究。其诗文雅正,著有《密庵文集》、《陆密庵语录》等。陆求可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太常引·和王治书仲安

〔元代〕安熙

求田问舍欲婆娑。算无地、不风波。胸次尽嵯峨。

世间事、知能几多。

登山临水,傍花随柳,独此未消磨。便拟借行窝。

正霁月、光风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