瓠子歌二首·其二

〔两汉〕刘彻

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污兮浚流难。

搴长茭兮沈美玉,河伯许兮薪不属。

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

颓林竹兮楗石菑,宣房塞兮万福来。

作品简介

《瓠子歌二首》是汉武帝刘彻创作的组诗。这组诗是汉武帝亲临黄河决口现场即兴而作的,它们生动地记述了西汉时期一次规模宏大的治河史实。第二首主要写堵塞河堤决口的战斗场面。这两首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全诗气势磅礴,形象地描摹出水患的猖獗和治水的战斗场面,对水患猖獗的描写入木三分,但是部分用词艰深晦涩。

创作背景

《瓠子歌二首》这是汉武帝亲临黄河决口现场的即兴诗作。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夏五月,河决濮阳,淹没了十六郡,东南注入钜野泽,与淮河、泗水相通。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发动数万人修复瓠子堤防。汉武帝亲临决口,祭祀水神,沉白马玉壁于河,仪式十分隆重而虔诚。又令群臣和随从官员自将军以下,一律参加堵塞决口劳动,并运用质朴的语言及骚体诗的形式,写了《瓠子歌二首》,以反映“泛滥不止愁吾人”的重大灾情以及“宣房塞兮万福来”的强烈愿望。

翻译注释

翻译

冲决堤坝的河水浩浩荡荡啊,激起的声浪震天响。向北去的河道曲折辽远啊,全面疏浚就很难完成。

取来长长的缆索运石块啊,沉下美玉祈求河神佑护。即令河神答应帮忙啊,堵塞决口的柴草都不能接续!

堵塞决口的柴草不能接续啊,这应是卫地老百姓的罪。使用燃料过度以致田野荒凉啊,哎呀呀,拿什么去堵水!

砍下卫地的树木和竹子啊,连同石头去打桩,瓠子决口堵塞住啊,幸福齐降万年长!

注释

(1)汤汤:水盛貌。

(2)激潺湲:激起很大的水声。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一说指波浪。

(3)北渡:向北流。

(4)污:弯曲。

(5)浚:疏导。

(6)搴:拔取。

(7)茭:同“筊”,用薄竹片编成的篾缆以拉运土石。

(8)沈美玉:把玉璧沉入河底,是祭河神的一种隆重仪式。

(9)许:赞许,佑助。

(10)薪不属:堵河决的柴草不济、不足。薪,木柴。不属,不能连续供应。

(11)卫:古地名,在今河南淇县。

(12)罪:罪过。因卫人用草作燃料之故,对堵决口则成为一种罪过。

全文拼音版

zièrshǒu··èr
shāngshāngchányuánběijùnliúnán
qiānzhǎngjiāoshěnměixīnzhǔ
xīnshǔwèirénzuìshāoxiāotiáoshuǐ
tuílínzhújiànshízāixuānfángsāiwànlái

作者介绍

刘彻(前156—前87),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对内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对外北击匈奴,开辟丝绸之路,大幅拓展疆域。其统治时期国力极盛,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代,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其文治武功对中华历史发展影响深远。

相关推荐

四块玉·恬退

〔元代〕马致远

【其一】

绿鬓衰,朱颜改,羞把尘容画麟台。故园风景依然在,三顷田,五亩宅,归去来。

【其二】

绿水边,青山侧,二顷良田一区宅。闲身跳出红尘外。紫蟹肥,黄菊开,归去来。

【其三】

翠竹边,青松侧,竹影松声两茅斋。太平幸得闲身在。三径修,五柳栽,归去来。

【其四】

酒旋沽,鱼新买,满眼云山画图开。清风明月还诗债。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归去来。

示周掾祖谢

〔魏晋〕陶渊明

负疴颓檐下,终日无一欣。

药石有时闲,念我意中人。

相去不寻常,道路邈何因?

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

道丧向千载,今朝复斯闻。

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

老夫有所爱,思与尔为邻。

愿言诲诸子,从我颍水滨。

解连环·暮檐凉薄

〔宋代〕吴文英

暮檐凉薄。疑清风动竹,故人来邈。渐夜久、闲引流萤,弄微照素怀,暗呈纤白。梦远双成,凤笙杳、玉绳西落。掩綀帷倦入,又惹旧愁,汗香阑角。

银瓶恨沉断索。叹梧桐未秋,露井先觉。抱素影、明月空闲,早尘损丹青,楚山依约。翠冷红衰,怕惊起、西池鱼跃。记湘娥、绛绡暗解,褪花坠萼。

悲哉行

〔魏晋〕陆机

游客芳春林,春芳伤客心。

和风飞清响,鲜云垂薄阴。

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

翩翩鸣鸠羽,喈喈仓庚吟。

幽兰盈通谷,长秀被高岑。

女萝亦有托,蔓葛亦有寻。

伤哉客游士,忧思一何深。

目感随气草,耳悲咏时禽。

寤寐多远念,缅然若飞沈。

愿托归风响,寄言遗所钦。

慢卷袖·闲窗烛暗

〔宋代〕柳永

闲窗烛暗,孤帏夜永,欹枕难成寐。细屈指寻思,旧事前欢,都来未尽,平生深意。到得如今,万般追悔。空只添憔悴。对好景良辰,皱著眉儿,成甚滋味。

红茵翠被。当时事、一一堪垂泪。怎生得依前,似恁偎香倚暖,抱著日高犹睡。算得伊家,也应随分,烦恼心儿里。又争似从前,淡淡相看,免恁牵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