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潼关怀远楼

〔清代〕屈大均

山挟洪河走,关临隘地开。

八州高仰屋,三辅迥当台。

戍晚栖乌乱,城秋班马哀。

茫茫王霸业,抚剑独徘徊。

作品简介

《登潼关怀远楼》是清代诗人屈大均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的前四句写潼关形势,雄浑壮阔;后四句写景及抒发吊古伤今之情,感慨苍凉。全诗透露着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怀,以及家国沧桑、身世沦落的现实感受。

创作背景

清圣祖康熙四年(1655年)岁末,屈大均来到潼关。潼关以其独具的历史政治军事背景,成为人们顾瞻凭吊、兴发感慨的所在。屈大均来到这里,自然要登楼眺望,便引发怀古伤今的情怀,便有着家国沧桑、身世沦落的现实感受,于是写下了《登潼关怀远楼》这首诗。

翻译注释

翻译

层层叠叠的崇山峻岭挟持着大河奔腾而来,潼关就临着这险隘之地筑起。

八州仰拱着潼关如同平地仰望高屋那样,三铺地区与潼关遥遥相望。

成楼的傍晚,乌鸦在乱哄哄地寻巢栖止;正是深秋时节,城外传来了征马阵阵的哀鸣。

王业和霸业已经十分渺茫了,不禁抚剑独自徘徊。

注释

(1)潼关:在兮陕西潼关县北,为黄河、渭水合流处,古代关中西部的险要关隘。

(2)怀远楼:在潼关城上。

(3)挟:挟持,此处喻河水顺沿两山间峡谷流去。

(4)洪:大。

(5)八州高仰屋:《书·禹贡》分中国为九州,其中雍州在陕西、甘肃境内,地势最高。

(6)三辅:汉代都城长安(京兆)及其辅冯翊、左扶风所辖的行政区。

(7)迥当台:远远地对着潼关的楼台。

(8)戍:戍楼,供瞭望军情用,此处指潼关上之怀远楼。

(9)班马:离群的马,此处指将要远行的马。

(10)王霸业:潼关是关中东部重关,而关中又是周、秦、汉、西魏、北周、隋、唐等朝建都秫王称霸的地方。

全文拼音版

dēngtóngguān怀huáiyuǎnlóu
shānxiéhóngzǒuguānlínàikāi
zhōugāoyǎngsānjiǒngdāngtái
shùwǎnluànchéngqiūbānāi
mángmángwángjiànpáihuái

作者介绍

屈大均(1629—1696),初名绍隆,字翁山、介子,号莱圃,广东番禺(今广州)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岭南三大家"之首。少逢国变,曾参与抗清活动,后削发为僧,中年还俗。其诗慷慨激昂,多写家国之痛与民族气节,《壬戌清明作》《鲁连台》等作品沉郁苍劲。亦工词与散文,著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广东新语》等。诗风继承楚骚传统,兼具李白之豪与杜甫之沉,在清初诗坛独树一帜,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代表了明遗民文学的最高成就。

屈大均的诗

相关推荐

登快阁

〔宋代〕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登总持寺浮图

〔唐代〕孟浩然

半空跻宝塔,时望尽京华。

竹绕渭川遍,山连上苑斜。

四门开帝宅,阡陌逗人家。

累劫从初地,为童忆聚沙。

一窥功德见,弥益道心加。

坐觉诸天近,空香逐落花。

登单于台

〔唐代〕张蠙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

欲向阴关度,阴关晓不开。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唐代〕李白

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

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

观兵洪波台,倚剑望玉关。

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风引龙虎旗,歌钟昔追攀。

击筑落高月,投壶破愁颜。

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唐代〕李白

陶公有逸兴,不与常人俱。

筑台像半月,回向高城隅。

置酒望白云,商飙起寒梧。

秋山入远海,桑柘罗平芜。

水色渌且明,令人思镜湖。

终当过江去,爱此暂踟蹰。

登高有怀

〔明代〕袁宏道

秋菊开谁对,寒郊望更新。

乾坤东逝水,车马比来尘。

屈指悲时事,停杯忆远人。

汀花与岸草,何处不伤神。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南北朝〕谢灵运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

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

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登杭州城

〔唐代〕郑谷

漠漠江天外,登临返照间。

潮来无别浦,木落见他山。

沙鸟晴飞远,渔人夜唱闲。

岁穷归未得,心逐片帆还。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唐代〕李白

敬亭一回首,目尽天南端。

仙者五六人,常闻此游盘。

溪流琴高水,石耸麻姑坛。

白龙降陵阳,黄鹤呼子安。

羽化骑日月,云行翼鸳鸾。

下视宇宙间,四溟皆波澜。

汰绝目下事,从之复何难?

百岁落半途,前期浩漫漫。

强食不成味,清晨起长叹。

愿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