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潼关怀远楼

〔清代〕屈大均

山挟洪河走,关临隘地开。

八州高仰屋,三辅迥当台。

戍晚栖乌乱,城秋班马哀。

茫茫王霸业,抚剑独徘徊。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山挟洪河走,关临隘地开。

层层叠叠的崇山峻岭挟持着大河奔腾而来,潼关就临着这险隘之地筑起。

八州高仰屋,三辅迥当台。

八州仰拱着潼关如同平地仰望高屋那样,三铺地区与潼关遥遥相望。

戍晚栖乌乱,城秋班马哀。

成楼的傍晚,乌鸦在乱哄哄地寻巢栖止;正是深秋时节,城外传来了征马阵阵的哀鸣。

茫茫王霸业,抚剑独徘徊。

王业和霸业已经十分渺茫了,不禁抚剑独自徘徊。

注释

(1)潼关:在兮陕西潼关县北,为黄河、渭水合流处,古代关中西部的险要关隘。

(2)怀远楼:在潼关城上。

(3)挟:挟持,此处喻河水顺沿两山间峡谷流去。

(4)洪:大。

(5)八州高仰屋:《书·禹贡》分中国为九州,其中雍州在陕西、甘肃境内,地势最高。

(6)三辅:汉代都城长安(京兆)及其辅冯翊、左扶风所辖的行政区。

(7)迥当台:远远地对着潼关的楼台。

(8)戍:戍楼,供瞭望军情用,此处指潼关上之怀远楼。

(9)班马:离群的马,此处指将要远行的马。

(10)王霸业:潼关是关中东部重关,而关中又是周、秦、汉、西魏、北周、隋、唐等朝建都秫王称霸的地方。

登潼关怀远楼拼音版

dēngtóngguān怀huáiyuǎnlóu
shānxiéhóngzǒuguānlínàikāi
zhōugāoyǎngsānjiǒngdāngtái
shùwǎnluànchéngqiūbānāi
mángmángwángjiànpáihuái

作品简介

《登潼关怀远楼》是清代诗人屈大均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的前四句写潼关形势,雄浑壮阔;后四句写景及抒发吊古伤今之情,感慨苍凉。全诗透露着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怀,以及家国沧桑、身世沦落的现实感受。

创作背景

清圣祖康熙四年(1655年)岁末,屈大均来到潼关。潼关以其独具的历史政治军事背景,成为人们顾瞻凭吊、兴发感慨的所在。屈大均来到这里,自然要登楼眺望,便引发怀古伤今的情怀,便有着家国沧桑、身世沦落的现实感受,于是写下了《登潼关怀远楼》这首诗。

作者介绍

屈大均(1629—1696),初名绍隆,字翁山、介子,号莱圃,广东番禺(今广州)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岭南三大家"之首。少逢国变,曾参与抗清活动,后削发为僧,中年还俗。其诗慷慨激昂,多写家国之痛与民族气节,《壬戌清明作》《鲁连台》等作品沉郁苍劲。亦工词与散文,著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广东新语》等。诗风继承楚骚传统,兼具李白之豪与杜甫之沉,在清初诗坛独树一帜,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代表了明遗民文学的最高成就。屈大均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登兖州城楼

〔唐代〕杜甫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登岳阳楼

〔宋代〕萧德藻

不作苍茫去,真成浪荡游。

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

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晚登江楼有怀

〔唐代〕李嘉祐

独坐南楼佳兴新,青山绿水共为邻。

爽气遥分隔浦岫,斜光偏照渡江人。

心闲鸥鸟时相近,事简鱼竿私自亲。

只忆帝京不可到,秋琴一弄欲沾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