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黄几复

〔宋代〕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作品简介

《寄黄几复》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是北宋"江西诗派"的典范之作,以峭拔语言抒写宦游之思。诗中"我居北海君南海"极写空间阻隔,"寄雁传书谢不能"化用典故而翻新意,"桃李春风一杯酒"浓缩青春记忆,"江湖夜雨十年灯"铸就千古名句。全诗对仗精工而气脉贯通,将寻常友情升华为艺术经典,体现了黄庭坚"点铁成金"的诗学主张,成为宋代文人诗"以才学为诗"的杰出代表。

创作背景

《寄黄几复》此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年),黄庭坚41岁监德州德平镇时。友人黄几复(名介)时任广州四会县令,诗人借"雁不过衡阳"的典故,抒写南北遥隔的思念。作品诞生于新旧党争激烈期,其"江湖夜雨"的萧瑟意象,既写友情沧桑,也暗喻政治环境的阴晴不定,展现了北宋士人在宦海沉浮中的精神守望。

翻译注释

翻译

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

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

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注释

(1)我居北海君南海:《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作者在“跋”中说:“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

(2)寄雁传书谢不能:传说雁南飞时不过衡阳回雁峰,更不用说岭南了。

(3)四立壁:《史记·司马相如传》:“文君夜奔相如,相如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

(4)蕲:祈求。

(5)肱:上臂,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古代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

(6)瘴溪:旧传岭南边远之地多瘴气。溪:文集、明大全本作“烟”。

全文拼音版

huáng
běihǎijūnnánhǎiyànchuánshūxiènéng
táochūnfēngbēijiǔjiāngshíniándēng
chíjiādànyǒuzhìbìngsānzhégōng
xiǎngshūtóubáiyuánzhàngténg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与苏轼并称“苏黄”,开创江西诗派,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其诗奇崛瘦硬,词亦清旷,代表作《登快阁》《寄黄几复》等。书法独树一帜,为“宋四家”之一。仕途坎坷,晚年屡遭贬谪。艺术追求“不俗”境界,诗书画均对后世影响深远,堪称宋代文化巨匠。

黄庭坚的诗

相关推荐

寄荆州张丞相

〔唐代〕王维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寄苏内翰

〔宋代〕刘季孙

倦压鳌头请左符,笑寻颖尾为西湖。

二三贤守去非远,六一清风今不孤。

四海共知霜鬓满,重阳曾插菊花无。

聚星堂上谁先到,欲傍金樽倒玉壶。

寄生草·闲评

〔元代〕佚名

问甚么虚名利,管甚么闲是非。想着他击珊瑚列锦帐石崇势,则不如卸罗襕纳象简张良退,学取他枕清风铺明月陈抟睡。看了那吴山青似越山青,不如今朝醉了明朝醉。

争闲气,使见识,赤壁山正中周郎计,乌江岸枉费重瞳力,马嵬坡空洒明皇泪。前人勋业后人看,不如今朝醉了明朝醉。

寄远

〔唐代〕杜牧

前山极远碧云合,清夜一声白雪微。

欲寄相思千里月,溪边残照雨霏霏。

寄弄月溪吴山人

〔唐代〕李白

尝闻庞德公,家住洞湖水。

终身栖鹿门,不入襄阳市。

夫君弄明月,灭景清淮里。

高踪邈难追,可与古人比。

清扬杳莫睹,白云空望美。

待我辞人间,携手访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