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黄几复》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是北宋"江西诗派"的典范之作,以峭拔语言抒写宦游之思。诗中"我居北海君南海"极写空间阻隔,"寄雁传书谢不能"化用典故而翻新意,"桃李春风一杯酒"浓缩青春记忆,"江湖夜雨十年灯"铸就千古名句。全诗对仗精工而气脉贯通,将寻常友情升华为艺术经典,体现了黄庭坚"点铁成金"的诗学主张,成为宋代文人诗"以才学为诗"的杰出代表。
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寄黄几复》此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年),黄庭坚41岁监德州德平镇时。友人黄几复(名介)时任广州四会县令,诗人借"雁不过衡阳"的典故,抒写南北遥隔的思念。作品诞生于新旧党争激烈期,其"江湖夜雨"的萧瑟意象,既写友情沧桑,也暗喻政治环境的阴晴不定,展现了北宋士人在宦海沉浮中的精神守望。
翻译注释
翻译
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
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
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注释
(1)我居北海君南海:《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作者在“跋”中说:“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
(2)寄雁传书谢不能:传说雁南飞时不过衡阳回雁峰,更不用说岭南了。
(3)四立壁:《史记·司马相如传》:“文君夜奔相如,相如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
(4)蕲:祈求。
(5)肱:上臂,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古代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
(6)瘴溪:旧传岭南边远之地多瘴气。溪:文集、明大全本作“烟”。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黄庭坚的诗
相关推荐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荆州张丞相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寄外舅郭大夫二首·其一
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寄远十一首·其九
长短春草绿,缘阶如有情。
卷葹心独苦,抽却死还生。
睹物知妾意,希君种後庭。
闲时当采掇,念此莫相轻。
寄苏内翰
倦压鳌头请左符,笑寻颖尾为西湖。
二三贤守去非远,六一清风今不孤。
四海共知霜鬓满,重阳曾插菊花无。
聚星堂上谁先到,欲傍金樽倒玉壶。
寄生草·闲评
问甚么虚名利,管甚么闲是非。想着他击珊瑚列锦帐石崇势,则不如卸罗襕纳象简张良退,学取他枕清风铺明月陈抟睡。看了那吴山青似越山青,不如今朝醉了明朝醉。
争闲气,使见识,赤壁山正中周郎计,乌江岸枉费重瞳力,马嵬坡空洒明皇泪。前人勋业后人看,不如今朝醉了明朝醉。
寄远
前山极远碧云合,清夜一声白雪微。
欲寄相思千里月,溪边残照雨霏霏。
寄华岳孙逸人
灵岳几千仞,老松逾百寻。
攀崖仍蹑壁,啖叶复眠阴。
海上呼三岛,斋中戏五禽。
唯应逢阮籍,长啸作鸾音。
寄弄月溪吴山人
尝闻庞德公,家住洞湖水。
终身栖鹿门,不入襄阳市。
夫君弄明月,灭景清淮里。
高踪邈难追,可与古人比。
清扬杳莫睹,白云空望美。
待我辞人间,携手访松子。
寄权器
露湿青芜时欲晚,水流黄叶意无穷。
节近重阳念归否,眼前篱菊带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