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

〔宋代〕刘敞

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

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

春天的野草长得茂密,连绵成片,无法分辨它的名字,在水边、在土丘上随意发芽蓬勃生长。

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

似是不喜欢车水马龙的繁华地方,一到城门旁边就再也看不到它生长的痕迹。

注释

(1)绵绵:形容草生得茂密,连绵成片;不可名,叫不出名字。

(2)原上:原野上。

(3)荣:花。

(4)地:一作“处”。

(5)便不:一作“不见”,这两句是说,春工草似乎厌倦城市的繁华喧嚣,一到城里就不再生长。

春草拼音版

chūncǎo
chūncǎomiánmiánmíngshuǐbiānyuánshàngluànchōuróng
xiánchēfánhuácáichéngmén便biànshēng

作品简介

《春草》是宋代学者刘敞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拟人手法咏春草,前两句“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以白描笔法勾勒春草蓬勃生机,“不可名”写其野性难驯,“乱抽荣”状其自由生长;后两句笔锋陡转,“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赋予春草高洁品性,以城门为界划出自然与尘俗的鸿沟。全诗语言浅近而意蕴深远,在草木特性中寄寓士人精神,与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的莲、林逋“暗香浮动”的梅共同构建了宋代咏物诗的人格化象征体系。

创作背景

《春草》此诗创作于北宋中期都城汴京,刘敞作为馆阁重臣,深谙朝堂纷争。诗中“城门”意象具有双重隐喻:既是现实中的汴京城门,也象征仕途荣辱的界限。“车马繁华地”暗指名利场,而春草“便不生”的特性,既符合植物厌秽的生态事实(古代城门附近因车马践踏难生青草),更是诗人对官场生态的清醒认知——与欧阳修《画眉鸟》“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异曲同工。这种将自然观察转化为政治寓言的写法,折射出庆历党争后士大夫对“出世”与“入世”的深层思考。

作者介绍

刘敞(1019—1068),字原父,号公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刘攽之兄,庆历六年(1046)中进士第二名。累迁知制诰,拜翰林学士。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曾奉命出使契丹。擅长研究《春秋》,不拘泥于前人评注。有《春秋权衡》《春秋传》《七经小传》《公是集》等。刘敞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春游

〔唐代〕李商隐

桥峻斑骓疾,川长白鸟高。

烟轻惟润柳,风滥欲吹桃。

徙倚三层阁,摩挲七宝刀。

庾郎年最少,青草妒春袍。

春日京中有怀

〔唐代〕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春日醉起言志

〔唐代〕李白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

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

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春情寄子安

〔唐代〕鱼玄机

山路欹斜石磴危,不愁行苦苦相思。

冰销远硐怜清韵,雪远寒峰想玉姿。

莫听凡歌春病酒,休招闲客夜贪棋。

如松匪石盟长在,比翼连襟会肯迟。

虽恨独行冬尽日,终期相见月圆时。

别君何物堪持赠,泪落晴光一首诗。

春梦

〔唐代〕岑参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