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鬼

〔两汉〕王充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致之何由?由于疾病。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凡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何以效之?传曰:“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病者困剧,身体痛,则谓鬼持箠、杖殴击之,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病痛恐惧,妄见之也。初疾畏惊,见鬼之来;疾困恐死,见鬼之怒;身自疾痛,见鬼之击;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

夫精念存想,或泄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耳。泄于目,目见其形;泄于耳,耳闻其声;泄于口,口言其事。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独卧空室之中,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觉见卧闻,俱用精神;畏惧存想,同一实也。

作品简介

《订鬼》是汉代思想家王充所写的一篇文章,“订鬼”即订正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对鬼的认识。王充从生活实况出发,尽力地解释了“鬼”之所以产生的原因,在当时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创作背景

秦汉时期,求仙、鬼神迷信等思想在统治阶级中盛行。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经派方士为他们寻求仙药,幻想长生不老,西汉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为神化封建皇帝和麻痹人民,也宣扬迷信思想。他说,天是有意志有感觉的最高主宰,而皇帝是“天子”,代表天意统治人,因此皇帝行德政,天就用风调雨顺来嘉奖他;皇帝无道,天就降临灾害来谴责和警告他。在鬼神迷信思想泛滥的时代,王充根据科学知识,提出无神论的观点,有力地批判了迷信鬼神的观点。

翻译注释

翻译

大凡天地之间,有鬼,不是人死后精神形成的,都是人们构思想象造成的。经过什么途径导致鬼的产生?由于疾病。人们得了病就担忧害怕,担忧害怕就看见鬼出现。大凡人们不得病就不害怕。所以得了病卧床不起,就害怕鬼来。害怕就会胡思乱想,胡思乱想眼睛就会恍恍惚惚地看见“鬼”。

怎样来验证这种事呢?古书记载:“伯乐学相马,仔细端详所见到的东西,没有一样不是马的。宋国的庖丁学解牛,三年之中看不见一头活牛,看到的都是杀死了的牛的部件。”这两人用心是到了极点啦。胡思乱想,自然会看到怪异的事物。人生病见到鬼,正如伯乐看马,庖丁看牛一样。伯乐、庖丁所看到的并不是马和死牛,由此可知那些病人所看到的鬼实际上并不是鬼。

病人因病而极其难受,浑身疼痛,就说是鬼拿着鞭子、棍子在打他,或者看见鬼手中拿着槌子、锁、绳索,站着守在他旁边。这是由于生病痛苦产生恐惧,就会看见荒诞、无根据的东西。刚病时心里害怕,就看见鬼来了;病厉害时害怕死去,就看见鬼在发怒;身体由于疾病而疼痛,就看见鬼在打他:都是胡思乱想虚幻构成的,不一定真有其事。

胡思乱想的结果,有时从眼睛里显露出来,有时从嘴里显露出来,有时从耳朵里显露出来。从眼睛里显露出来,眼睛就会看见它的形体;从耳朵里显露出来,耳朵就听到它的声音;从嘴里显露出来,嘴就说出它的事情。白天就看到鬼出现,夜晚睡觉就在梦中听见鬼声。一个人躺在空屋子里,如果心里害怕,就会梦见那人按住他的身体而吓哭了。其实醒时见到的鬼和睡时听到的鬼,都是因为精神作用而产生的幻觉;害怕和想象,都会产生相同的情况。

注释

(1)为:变成。

(2)存想:想象。

(3)致之何由:经过什么途径导致鬼的产生。何由,从何处,从什么途径。

(4)寝衽:睡在床上。衽(rèn),衽席,这里指铺设在床的卧席。

(5)虚见:眼睛恍恍惚惚地看见了(鬼)。

(6)效:验证。

(7)传:这里指古代的文字记载。以下引文语意出自《吕氏春秋·卷九·精通》。

(8)顾玩:仔细端详。玩,欣赏,玩味。

(9)无非马者:没有不是马的。

(10)庖丁:名叫丁的厨师。庖(páo),厨师。丁是人名。

(11)用精至矣:精神专一,到了极点。用精,使用精神。至,极。

(12)困剧:极其难受。困,困顿。剧,厉害,严重。

(13)绳纆:绳索。

(14)妄:荒诞,无根据。

(15)精:专一,纯正。

(16)泄:显露。

(17)夫:那。

(18)据案:按。据,按着。案,现在写作“按”。

(19)俱用:全都因为。用,因为。

(20)同一实:真相、本质相同。

全文拼音版

dìngguǐ
fántiānzhījiānyǒuguǐfēirénjīngshénwéizhījiērénniàncúnxiǎngzhīsuǒzhìzhìzhīyóuyóubìngrénbìngyōuyōujiànguǐchūfánrénbìngwèibìngqǐnrènwèiguǐzhìwèicúnxiǎngcúnxiǎngjiàn
xiàozhīchuányuēxuéxiàngwánsuǒjiànfēizhěsòngzhīpáodīngxuéjiěniúsānniánjiànshēngniúsuǒjiànjiēniúèrzhěyòngjīngzhìniàncúnxiǎngjiànrénbìngjiànguǐyóuzhījiànpáodīngzhījiànniúpáodīngsuǒjiànfēiniúzhībìngzhěsuǒjiànfēiguǐ
bìngzhěkùnshēntòngwèiguǐchíchuízhàngōuzhīruòjiànguǐchuísuǒshéngshǒupángbìngtòngkǒngwàngjiànzhīchūwèijīngjiànguǐzhīláikùnkǒngjiànguǐzhīshēntòngjiànguǐzhījiēcúnxiǎngzhìwèiyǒushí
jīngniàncúnxiǎnghuòxièhuòxièkǒuhuòxièěrxièjiànxíngxièěrěrwénshēngxièkǒukǒuyánshìzhòuguǐjiànmèngwénkōngshìzhīzhōngruòyǒusuǒwèimèngjiànrénànshēnjiàojiànwényòngjīngshénwèicúnxiǎngtóngshí

作者介绍

王充(公元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文学批评家。出身寒微,博通百家。其代表作《论衡》历时三十余年完成,共八十五篇。书中高举“疾虚妄”旗帜,批判当时盛行的天人感应、鬼神迷信等思想,主张“元气自然论”,强调实事求是。其思想极具批判精神和理性色彩,被誉为“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高峰”,对后世无神论思想发展影响深远。

相关推荐

达摩支曲

〔唐代〕温庭筠

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

红泪文姬洛水春,白头苏武天山雪。

君不见无愁高纬花漫漫,漳浦宴馀清露寒。

一旦臣僚共囚虏,欲吹羌管先汍澜。

旧臣头鬓霜华早,可惜雄心醉中老。

万古春归梦不归,邺城风雨连天草。

齐天乐·赠童瓮天兵后归杭

〔宋代〕詹玉

相逢唤醒京华梦,吴尘暗斑吟发。倚担评花,认旗沽酒,历历行歌奇迹。吹香弄碧,有坡柳风情,逋梅月色。画鼓红船,满湖春水断桥客。

当时何限俊侣,甚花天月地,人被云隔。却载苍烟,更招白鹭,一醉修江又别。今回记得。再折柳穿鱼,赏梅催雪。如此湖山,忍教人更说。

次韵乐文卿北园

〔宋代〕陈与义

故园归计堕虚空,啼鸟惊心处处同。

四壁一身长客梦,百忧双鬓更春风。

梅花不是人间白,日色争如酒面红。

且复高吟置馀事,此生能费几诗筒。

河传·江畔

〔唐代〕温庭筠

江畔,相唤。晓妆鲜,仙景个女采莲。请君莫向那岸边。少年,好花新满船。

红袖摇曳逐风暖,垂玉腕,肠向柳丝断。浦南归,浦北归?莫知。晚来人已稀。

破阵子·海上蟠桃易熟

〔宋代〕晏殊

海上蟠桃易熟,人间好月长圆。惟有擘钗分钿侣,离别常多会面难。此情须问天。

蜡烛到明垂泪,熏炉尽日生烟。一点凄凉愁绝意,谩道秦筝有剩弦。何曾为细传。

读放翁先生剑南诗草

〔宋代〕戴复古

茶山衣钵放翁诗,南渡百年无此奇。

入妙文章本平澹,等闲言语变瑰琦。

三春花柳天裁剪,历代兴衰世转移。

李杜陈黄题不尽,先生模写一无遗。

鬼谷子·揣篇

〔先秦〕鬼谷子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货财有无,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群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之知睿孰少、孰多?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候之亲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去就变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便、孰知?如此者,是谓量权。”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具有恶也,不能隐其情:情欲必知其变。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所亲,知其所安。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见者,而知其隐者;此所谓测深揣情。

故计国事者,则当审量权;说人主,则当审揣情;谋虑情欲必出于此。乃可贵、乃可贱、乃可重、乃可轻、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败,其数一也。故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非揣情,隐匿无所索之。此谋之本也,而说之法也。常有事于人,人莫能先。先事而至,此最难为。故曰“揣情最难守司”。言必时其谋虑,故观蜎飞蠕动,无不有利害,可以生事变。生事看,几之势也。此揣情饰言成文章,而后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