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田词五首·其五

〔宋代〕王禹偁

畬田鼓笛乐熙熙,空有歌声未有词。

从此商於为故事,满山皆唱舍人诗。

作品简介

《畬田词五首》是宋代诗人王禹偁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这五首诗歌颂了山民们劳动的快乐和山乡民风的淳朴,语言和情调都酷似山歌。《畲田词五首·其五》可称作歌尾,表明诗人作诗是有感于这种劳动,是为山民们助兴的。

创作背景

北宋淳化二年(991年),诗人因上疏为遭受诬陷的朝臣徐铉辨冤而触怒宋太宗,被贬为商州(治所在今陕西商县)团练副使。当时商州还很荒僻,其属县丰阳、上津一带多是深山穷谷,车辙不通,农业上仍是刀耕火种,而且保持着互相帮助、协力耕种的古老传统。诗人深为山区这种质朴淳厚的风习所感动,便在到商州的第二年(992年)春天写下《畬田词五首》。

翻译注释

翻译

畬田时伴着鼓笛声而一派和乐,只是吟唱时有歌曲而没有歌词。

这种情况在商於地区成为过去,满山人都将唱我写的这五首诗。

注释

(1)熙熙:和乐的样子。

(2)商於:古地区名,在今陕西商南县、河南淅川县内乡一带。战国时,张仪说楚怀王绝齐亲秦,愿以商於之地六百里献楚,即指此。(见《史记·张仪传》)一说指商(今陕西商县)、於(今河南西陕县)两邑及两邑间的地区,即今丹江中下游一带,宋代属商州所辖。於,《宋诗钞》作“于”。

(3)故事:过去的事。

全文拼音版

shētiánshǒu··
shētiánkōngyǒushēngwèiyǒu
cóngshāngwéishìmǎnshānjiēchàngshěrénshī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 ,巨野(今属山东)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登进士第,授成武主簿。端拱元年(988年),召试,直史馆,迁知制诰,判大理寺。遇事敢言,三遭贬斥,作《三黜赋》以见志。诗学杜甫、白居易,文风平易畅达。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存词一首。

王禹偁的诗

相关推荐

听话丛台

〔唐代〕李远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

云遮襄国天边去,树绕漳河地里来。

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

宿云际寺

〔唐代〕温庭筠

白盖微云一径深,东峰弟子远相寻。

苍苔路熟僧归寺,红叶声乾鹿在林。

高阁清香生静境,夜堂疏磬发禅心。

自从紫桂岩前别,不见南能直到今。

次韵伯氏长芦寺下

〔宋代〕黄庭坚

风从落帆休,天与大江平。

僧坊昼亦静,钟磬寒逾清。

淹留属暇日,植杖数连甍。

颇与幽子逢,煮茗当酒倾。

携手霜木末,朱栏见潮生。

樯移永正县,鸟度建康城。

薪者得树鸡,羹盂味南烹。

香秔炊白玉,饱饭愧闲行。

丛祠思归乐,吟弄夕阳明。

思归诚独乐,薇蕨渐春荣。

水仙子·渡瓜洲

〔元代〕赵善庆

渚莲花脱锦衣收,风蓼青雕红穗秋,堤柳绿减长条瘦。系行人来去愁,别离情今古悠悠。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

浣溪沙·春情

〔宋代〕苏轼

桃李溪边驻画轮,鹧鸪声里倒清尊,夕阳虽好近黄昏。

香在衣裳妆在臂,水连芳草月连云。几时归去不销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