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咏史七言绝句。全诗以"宣室求贤"的隆重开端起笔,"才调无伦"极赞贾谊才华,"夜半虚前席"的细节反转,至"不问苍生"点破题旨。诗人通过汉文帝召见贾谊的历史片段,以欲抑先扬的手法,在28字中完成对统治者虚饰求贤的深刻揭露,语言凝练而讽刺犀利,展现了晚唐咏史诗"借古讽今"的典型特征。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贾生》此诗创作于大中二年(848年)左右,李商隐任盩厔尉时。时值唐宣宗效法汉文帝"励精图治",却沉溺神仙方术。诗人借汉代贾谊被召问鬼神的典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暗讽当朝者不能真正任用贤才。作为李商隐咏史诗代表作,其"问鬼神"的意象成为后世批判统治者昏聩的经典符号,清代纪昀评此诗"二十八字中含无限感慨,他人千百言不能及"。
翻译注释
翻译
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注释
(1)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2)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3)访:咨询,征求意见。
(4)逐臣:被放逐的大臣。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
(5)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 的政治才能。
(6)无伦:无人能比。
(7)可怜:可惜。
(8)虚:徒然。
(9)前席:指汉文帝在座席上向前移动,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
(10)苍生:指百姓。
(11)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商隐的诗
相关推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