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小雨》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首七绝短诗,抒发了作者萦心绕怀的愁思。开头两句,点名雨夜,顿入愁境。第三句则把抽象的愁思具体化,说雨声不似愁思那样难断,正面说雨声,其实意落反面,侧写了愁思比雨声细密绵长,这比直接描写更富有表现力,使愁思具体可感,更深刻生动,此所谓“诗有正写不出,须用反击始透者”。结语余音袅袅,回味不尽。诗缘情而发,直抒胸臆,不务雕饰,不尚典丽,其朴实自然的风格,在当时是别树一帜的。
夜小雨
短更长更愁絮絮,三点两点雨星星。
雨声不似愁难断,颠倒匡床月入棂。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蒲松龄早年即有文名,但屡试不第,为了谋生,到淄川西铺缙绅毕有际府中“坐馆”。教书之余,搜奇索异,写成《聊斋志异》。心里仍有很多愁闷。《夜小雨》就是在这种境遇下写成的。 [2]此诗作于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
翻译注释
翻译
心中愁绪连绵不绝,只听见报时的更声由短渐长,屋外淅淅沥沥的雨声越来越疏。
雨声不似愁思那样难断,这时,月入窗棂,清冷幽绝的月光照着正在床上翻来覆去的不眠人。
注释
(1)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二小时。此谓“短更长更”乃人之主观感受。
(2)愁絮絮:形容愁思不断。
(3)雨声不似愁难断:意谓小雨容易停,愁绪难排除。
(4)颠倒匡床:指作者在床上翻来覆去难入眠。匡床:亦作“筐床”,原指方正而舒适的床。《淮南子·主术训》:“匡床蒻席,非不宁也。”高诱注:“匡,安也;蒻(ruò),细也。”诗中指一般的床。
(5)棂:此指窗棂,窗户上的格子。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蒲松龄的诗
相关推荐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行船·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
不剪春衫愁意态。过收灯、有些寒在。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
白发潘郎宽沈带。怕看山、忆他眉黛。草色拖裙,烟光惹鬓,常记故园挑菜。
夜月渡江
万里金波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
微茫欲没三山影,浩荡还流六代声。
水底鱼龙惊静夜,天边牛斗转深更。
长风瞬息过京口,楚尾吴头无限情。
夜起
千声檐铁百淋铃,雨横风狂暂一停。
正望鸡鸣天下白,又惊鹅击海东青。
沈阴曀曀何多日!残月晖晖尚几星。
斗室苍茫吾独立,万家酣梦几人醒?
夜夜曲·河汉纵且横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
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
孤灯暧不明,寒机晓犹织。
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
夜泊旅望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
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
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
夜宿汪氏园
小阁藏身一斗方,夜深虚白自生光。
梁间来下徐生榻,座上惭无荀令香。
驿树雨声翻屋瓦,龙池月色浸书床。
他年贵竹传异事,应说阳明旧草堂。
夜宿七盘岭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人去西楼雁杳。叙别梦、扬州一觉。云澹星疏楚山晓。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
雨外蛩声早。细织就、霜丝多少。说与萧娘未知道。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夜坐·其二
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