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夜空中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注释
(1)圆魄:指中秋圆月。
(2)安知:哪里知道。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夜空中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1)圆魄:指中秋圆月。
(2)安知:哪里知道。
《中秋月》是唐代诗人李峤(一说张乔)创作的五言绝句组诗作品。这是抒写诗人由中秋望月而产生的思考的两首小诗,第二首诗先陈述圆月升空、四海皆同的普遍说法,然后笔锋一转,提出怎知千里之外的某处并无风雨交加的疑问,通过安定的表面现象和局部事实深察到动乱的社会本相和全局事态。
《中秋月二首》在《全唐诗》卷六三九张乔名下复出,题为《对月二首》。以风格判断,作者当为李峤。此诗无编年,从诗中使用“寒空”、“雨兼风”等清冷沉闷的字眼来看,可能作于作者被贬滁州之时。悲愤出真诗,此诗借月言理很可能与作者联想到自己“昨天日出今朝雨”的仕途遭际有关。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今夜家家月,临筵照绮楼。
哪知孤馆客,独抱故乡愁。
感激时难遇,讴吟意未休。
应分千斛酒,来洗百年忧。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临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飐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怳然一梦瑶台客。
雨意欲成还未成,归云却作伴人行。
依然坏郭中牟县,千尺浮屠管送迎。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清香闻晓莲,水国雨馀天。
天气正得所,客心刚悄然。
乱兵何日息,故老几人全。
此际难消遣,从来未学禅。
中山孺子妾,特以色见珍。
虽然不如延年妹,亦是当时绝世人。
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
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
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
戚姬髡发入舂市,万古共悲辛。
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
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
绝域行应久,高城下更迟。
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
此夜中秋月,清光十万家。
吴歌闻隔院,边调入征笳。
北阙横秋色,西山隐暮霞。
故园丛桂树,应发昔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