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桑干

〔唐代〕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作品简介

《渡桑干》是唐代诗人刘皂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层层递进的手法,抒写游子客居他乡的复杂心绪。前两句直述久客并州(今太原)而思乡的常态,后两句通过"更渡桑干"的意外转折,将原本的客居地并州升格为新的故乡,深刻表现了长期漂泊者的身份认同困境。全诗语言平实而意蕴丰厚,"却望并州是故乡"的心理描写,突破了传统思乡诗的单一维度,展现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与流动性,堪称唐代羁旅诗中的精品。

创作背景

《渡桑干》此诗创作背景已不可确考,当为刘皂游历北方时所作。桑干河发源于山西北部,是塞外重要河流。唐代士人常有漫游、仕宦经历,长期客居他乡者众多。诗中"十霜"的漫长岁月,使游子对暂居地产生第二故乡的情感依赖,这种"故乡异化"现象,既是个体的人生体验,也折射出唐代人口流动频繁的社会现实。刘皂通过这一微妙心理的捕捉,为羁旅题材开拓了新的表现空间。

翻译注释

翻译

我旅居并州已经十年风霜,归心似箭日夜思念着咸阳。

不知为何再次渡过桑干水,回头望去反觉并州是故乡!

注释

(1)舍:用作动词,居住。

(2)并州:古州名。相传禹治洪水,划分域内为九州。据《周礼》、《汉书·地理志上》记载, 并州 为九州之一。其地约当今河北保定和山西太原、大同一带地区。此处指今太原西南晋阳城。

(3)十霜:一年一霜,故称十年为“十霜”。

(4)咸阳: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是刘皂的故乡。

(5)无端:原意为没有起点或没有终点,引申指无因由,无缘无故。

(6)更渡:即再渡。

(7)却望:回头远看。

全文拼音版

sānggàn
shěbìngzhōushíshuāngguīxīnxiányáng
duāngèngsānggànshuǐquèwàngbìngzhōushìxiāng

作者介绍

刘皂,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生平均不详,《全唐诗》录存其诗五首。主要作品《渡桑干》。

相关推荐

渡河到清河作

〔唐代〕王维

泛舟大河里,积水穷天涯。

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

行复见城市,宛然有桑麻。

回瞻旧乡国,淼漫连云霞。

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宋代〕吴文英

羞红颦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迷津。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逡巡。题门惆怅,堕履牵萦,数幽期难准。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

渡白沟

〔元代〕刘因

蓟门霜落水天愁,匹马冲寒渡白沟。

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沟州。

黄云古戌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

四海知名半凋落,天涯孤剑独谁投。

渡扬子江

〔唐代〕丁仙芝

桂楫中流望,空波两岸明。

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

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

渡江

〔明代〕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渡黄河

〔南北朝〕范云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渡黄河

〔明代〕谢榛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渡扬子江

〔唐代〕孟浩然

桂楫中流望,空波两畔明。

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

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