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淮南寺》是宋代诗人程颢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首句写诗人在南来北往的旅途中,遇到能休息的地方便休息;次句写江水中的白蘋已经消失了,水波粼粼,呈现出一派深秋的景色。后两句即景抒怀,三句自称不是逢秋就会伤感的一般文人;末句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听凭傍晚的秋山相对发愁。诗写得富有韵味,显示出作者超尘脱俗的气质。
题淮南寺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蘋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题淮南寺》这首诗是诗人暂息淮南寺中,见秋江白蘋为风吹尽因而有理于人生行止而作。
翻译注释
翻译
南来北往四处奔波,想休息便休息,白蘋在楚江的秋风中被吹得没有了踪迹。
我并不是为秋天而悲感的人,还是任凭楚江两岸的山峦在傍晚相对而愁吧。
注释
(1)淮南寺:寺名,在今江苏扬州。淮南,道名。治所在扬州(今属江苏)。
(2)休便休:有休息之处就随遇而安地休息。
(3)白蘋:开白花的水上浮萍。
(4)楚江:长江中下游的别称。
(5)道人:修道的人,这里是诗人称自己
(6)悲秋客:为秋天感到悲哀的旅人
(7)一任:听凭。
(8)晚山:即秋天黄昏时的山。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程颢的诗
相关推荐
题江阴城墙
雪胔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忠未肯降。
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题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题玄武禅师屋壁
何年顾虎头,满壁画沧洲。
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
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
似得庐山路,真随惠远游。
题曹仲本出示谯国公迎请太后图自肃天仗以下皆纪画也
德寿宫前春昼长,宫内花开宫外香。
太皇颐神玉霄上,都人久不瞻清光。
今晨忽见肃天仗,翠华黄屋从天降。
一声清跸万人看,天街冰销楼雪残。
北来又有一红繖,八鸾三騑金毂端。
辇中自是瑶池母,凤舄霞裳剪云雾。
太皇望见天开颜,万国春风百花舞。
乃是慈宁太后回鸾图,母子如初千古无。
朔云边雪旗脚湿,御柳宫梅寒影疏。
向来慈宁隔沙漠,倩雁传书雁难托。
迎还騩驭彼何人?魏武子孙曹将军。
将军原是一缝掖,忽攘两臂挽五石。
长揖单于如小儿,奉归慈辇如折枝。
功盖天下只戏剧,笑随赤松蜡双屐,飘然南山之南、北山之北。
君不见岳飞功成不抽身,却遣秦家丞相嗔。
题灞池二首·其一
腰镰欲何之,东园刈秋韭。
世事不复论,悲歌和樵叟。
题画竹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题画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仙游渡颍水,访隐同元君。
访遗苍生望,独与洪崖群。
卜地初晦迹,兴言且成文。
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
遥通汝海月,不隔嵩丘云。
之子合逸趣,而我钦清芬。
举迹倚松石,谈笑迷朝曛。
益愿狎青鸟,拂衣栖江濆。
题灯上人竹卷
往岁己酉北上,舟过莲泾,访双林上人于积善庵,出所画竹卷属余题字。以后每经吴门,数欲过庵中而不果。盖不见上人者,六年矣。幽窗净几,薰茗相对,今日如复理梦中也。
上人屋后有美竹千竿,净绿如拭,今遂化为乌有。而上人笔墨乃益进,新枝古干,披展森然,如见真竹,岂此君神气都为上人摄尽,不复生理耶?冁然一笑,遂题其后。甲寅清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