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平晚行》是唐代诗人王勃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首尾两联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漂泊在外的羁旅愁思,第二联主要是诗人运用触觉听觉来写景,成道、泉声用“高低寻”、“远近听”,写得十分真实而又别具一格。第三联是用不太清晰的视觉写“才分色”、“不辨名”,写出天色将黑未黑、景物欲辨不能的特点。全诗表达了诗人羁游在外的疲倦与无奈,以及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与眷恋。
麻平晚行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
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
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这首《麻平晚行》当是唐咸亨二年(671年),王勃被废职后,入蜀西游路经麻平时。诗人为表达厌倦漂泊,怀念故土的伤感情怀所作。
翻译注释
翻译
一生都有怀恋故土的心愿,远行千里漫游之情已倦怠。
在坎坷的道路上寻觅边防之路,远远近近都听到泉水的鸣声。
涧谷中的树叶刚刚能辨出颜色,山峦上的花儿却叫不出名。
旅居的凄苦心情哪里是尽头,傍晚时分凉风劲吹猿声凄清。
注释
(1)麻平:也称麻坪,在今四川乐山县东。这首诗是王勃二十岁时被废职入蜀后所作。
(2)百年:指一生。
(3)怀土:《论语·里仁》:“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本为安于处所之意,后引申为怀念故乡。
(4)戍道:边防上的道路。
(5)羁心:寄居作客的愁苦心情。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王勃的诗
相关推荐
正落花诗
弱羽殷勤亢谷风,息肩迟暮委墙东。
销魂万里生前果,化血三年死后功。
香老但邀南国颂,青留长伴小山丛。
堂堂背我随余子,微许知音一叶桐。
梦江南·楼上寝
楼上寝,残月下帘旌。梦见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客亭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任转蓬。
塞鸿秋·悔悟
苏卿写下金山恨,双生得个风流信。
亚仙不是夫人分,元和终受十年困。
冯魁到底村,双渐从来嫩,思量惟有王魁俊。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江南曲
江南人家多橘树,吴姬舟上织白纻。
土地卑湿饶虫蛇,连木为牌入江住。
江村亥日常为市,落帆渡桥来浦里。
青莎覆城竹为屋,无井家家饮潮水。
长干午日沽春酒,高高酒旗悬江口。
倡楼两岸悬水栅,夜唱竹枝留北客。
江南风土欢乐多,悠悠处处尽经过。
相见欢·罗襦绣袂香红
罗襦绣袂香红,画堂中。细草平沙蕃马,小屏风。
卷罗幕,凭妆阁,思无穷。暮雨轻烟魂断,隔帘栊。